一贯以来坚信一个的不雅观点:想要系统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诗歌入手,这样会更快乐。
由于子读诗的时候,如果你有举一反三的精神,就会举一反三到很多的知识,当这些知识逐步形成体系,就成了自己的的知识架构。

下面举个例子解释,读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词,宋代辛弃疾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故事一

104字怎么写好6个故事换一种角度读诗词你会更快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典出三国孙权
孙权有雄图大略,想要统一中国,在迁都建业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樊篱,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其余,辛弃疾提到孙权,也有自比之意,以自己比孙权,同样都是肚量胸襟抱负,却终极都不能实现。

他还有一首《南乡子》,也提到孙权,“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借用的是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

故事二

斜阳草树,平凡巷陌,人性寄奴曾住。

典出刘裕。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开国天子,词中提到的寄奴是他的小名。

在辛弃疾眼里,刘裕是个可以和孙权一比高低的英雄,他灭了东晋大司马恒温儿子恒玄的盘据势力后,势如破竹,又灭了数个其他盘据势力,开启了南方百年不见的大一统。

辛弃疾对他的评价很高,给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评价。

故事三、故事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顺手又开始讲刘裕的儿子元嘉帝刘义隆,但是这句还写了另一个故事——汉朝霍去病封狼居山的典故。

前面提到的刘义隆,跟他老子刘裕比较,显然是差别太大了。
辛弃疾用了草草两个字,高度概括了他的治国、统兵、性情等方面的不敷。
这个人好大喜功,仰慕霍去病横扫匈奴的伟业,仗着兵精粮足,在不对的机遇开始北伐,却终极赢得仓皇北顾的了局。

其余一个霍去病的典故,说的是他北击匈奴、登临瀚海,在狼居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
这个典故后世多来形容建立劳苦功高,历代诗词引用的大概多。

故事五

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的行宫,后面变成了祠。
拓跋是鲜卑族人,南北朝那会五胡乱中华,各方势力交错,他消灭北方盘据政权,统一北方,击败柔然、南伐刘宋(便是上面提到的南朝宋国),还比较推崇用汉人文化治国,也是一个英雄。

辛弃疾提到这个鲜卑人的祠堂在汉人圈层中喷鼻香火兴旺,该当是感慨南宋公民对付北伐统一中原的意识已经逐步模糊了,是“长安父老今余几,后去世无仇可雪”的感慨。

故事六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个故事不用多说都知道。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家中学都读过。
说的是廉颇赵国撤职后,跑到魏国居住。
由于战事又起,赵国缺大将,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形。

本来是一件好事,廉颇复出有望,坏就坏在去看的的青鸟使上。
由于廉颇的一个仇人不想让他复出,就贿赂了你个青鸟使。
青鸟使回来反馈给赵王时就说了一句,断送了廉颇复出的希望:“廉颇将军虽然老,但还能吃一斗米饭,十斤肉,还能披甲上马,但是我们一起坐了一顿饭的功夫,他连上了三次厕所。
”赵王以为他真的老了,就让他连续在魏国养老了。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跟廉颇的田地有点像。
当时也是由于有个奸臣韩侂胄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才让他渴盼为规复大业着力的欲望落空。

这首堪称用典最多的词(可能还有别的词更多,一时想不起来),六个典故在104字里游刃有余,天衣无缝,让整首词豪壮凄凉、英气干云。
从这六个典故,又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典故,中国文化是真的博大精湛又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