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知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话用在路灯的发展史上,你以为是否得当?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此,鸾声将将。
《诗经·小雅·庭燎》

上古时期,朝野常常举行敬拜活动。春天叫春祭,秋日叫秋祭,年终叫蜡祭。古时的十仲春,最初叫蜡月,后来演化成尾月。敬拜要举火,用到一种叫蜂蜡的东西,便是蜜蜂的分泌物。蜂蜡可以燃烧,人们把它熔化,做成烛炬,蜡炬,用来照明。
烛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赠别》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烛炬虽然好,但很贵哟。只有皇宫里和王侯将相才用得起,平民百姓只好摸瞎瞎啦。日暮汉宫传烛炬,轻烟散入五候家,就说的这档子事儿。后来人们创造,动物的油脂,植物的果实压迫的油,也可燃烧。于是,油灯涌现了。油灯的发明,是人类照明史上的一大革命。
闷自剔残灯,暗雨空庭,潇潇已是不堪听。
纳兰《饮水辞》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到了爱迪生发明电灯,人们的幸福指数提高了一个档次。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人行道用起了市电照明,人们走路再也不用摸瞎瞎啦。
觉来晓霜情,月送客行人。电缆停云雀,江水绕孤城。
车站三四里,汽笛一两声。明宵梦回处,商略议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