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有相称一部分是没有作者的,《诗经》完备没有,汉乐府是基本没有,南北朝乐府大部分没有,除此以外,文人诗词里也有很多难考证、难确定作者的作品,尤其是一些零散的佳构之作,不知作者就以为十分遗憾。
比如号称乐府双璧的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如此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竟一无所知,写出最美《诗经》之《采薇》篇者,也是如此。不一而足。
本日要说的《蝶恋花·春暮》同样是一首难以确定作者的绝妙好词。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词内容并不新鲜,无非伤春悲秋一类,属于烂大街的题材,以是佳者,在于措辞与造境,精彩于人。
全体词的场景设置在夜晚,表达的是无法排解的愁绪,至于愁绪是因春而起,纯粹伤春,还是有其他缘故原由,伤春只是引子或使沉郁之情更加深重,则不可知,词在寄托有无之间。
说的是晚上无聊闲逛,也不知道是真闲假闲,还是烦闷才出来,反正人出来了,走着走着,溘然想到清明节已经由了,春天到了尾声了,矫情也好,装也好,悲哀的觉得袭来了。这时候仿佛老天也眷顾人的心情,天空中飘下几点雨来,皎洁的玉轮光也淡了,交往来交往去的薄云使她朦胧如纱。
借着这朦胧之光,依然能看到桃树、李树开得很旺,远没有暮春一片散乱的凋败,可是春天毕竟快过去了,这不是迟早的事吗?一片伤神之时,模糊又传来荡秋千的欢声笑语,这不仅不能使民气境好过,反而让人陷入更大的困扰,同样的暮春,我在伤愁,对方却在欢快,这个天下如此不同,是我太矫情了吗?万千思绪,纷乱如麻,更不知这一腔愁绪如何排解了。
词写伤春,词人却并无伤春的实景描写,既没有落红无数,也没有杜鹃啼哀,或黄鹂声歇之类,反而写了桃李花繁、秋千人语的大好春光,所谓以乐景写伤情也。
艺术上,上阕的四、五句可圈可点,语极简淡有致,意蕴深长,“约”字道风雨关系极富神采,令人一新。下阕的结句直吐心声,写尽愁怀的深、广、大,作失落恋语看更佳。上、下阕结句俱为千古名句。
结句固然精彩,但也不是没有用力过猛之嫌,一个伤春,至于就愁成这个样子?全体宇宙都要捎上?是不是有些过于自我催眠了?这一句的入木三分,与前面的词情基调我以为是不太协和的。他所表达的情绪远没有到这样深的地步。
关于作者,一贯是存疑的。一部分挺李煜,一部分说是宋人李冠,还有的认为是欧阳修,有人根据词风判断是李煜,你以为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