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邠(bin宾)(1022一1088);字贡父,号公非,新喻(今属江西省)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与其兄刘敞同年登科。历任州县地方官二十余年。官至中书舍人。精于史学,为北宋著名史学家之一。曾帮忙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主持汉代部分。诗风近于欧阳修。有《彭城集》。《雨后池上》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明镜:承上“水面平”,比喻水面的通亮沉着。
楹(ying盈),厅堂前部的柱子。
墨客采取了一动一静的比拟手腕,铸造了幽美的意境。诗的前两句写静景。水明如镜,彷佛经由“淡磨”。古镜是用铜磨制的,要使镜面明度高,必须细磨、轻磨、慢磨,在操作技能上哀求极高。
镜的通亮是从“照檐楹”三字表现出来的,解释镜子的质地很好。
这幅静景非常幽美:雨后池塘,沉着无波,如镜子一样光滑平坦,屋字倒映个中。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将水面的“平”,池塘的“静”,镜子的“明”,有机地领悟起来,把池塘的静景写得玲珑可爱,水光倒影,动人心怀。
诗的后两句写动景,妙笔生花。沉着的池塘刹时间生动起来。第三句先用“忽”字一逗,使第四句骤然生辉。
“忽”,解释情形变革之溘然和迅速,沉着的池塘忽然动起来了。“垂杨舞”是东风吹来后的情景。垂杨摇摆起舞是从形态动作上描写,在视觉上,它给人的动态感是十分强烈光鲜的。
更为精彩的是,墨客捕捉到雨后柳枝摆动时的生动细节,出奇制胜地写道:“更作荷心万点声。”垂杨一舞动起来,便把柳树上积下的雨水飞洒在满塘荷叶之中,化为万点雨声,犹如东风拨动了琴弦,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声音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动态感,一种美的享受。墨客不直接写下雨时雨点落在荷塘中的情景,而是从雨停后的柳枝飘洒雨点这个角度落墨。
这一迁移转变,使得全体景致显出新颖新奇的画面,变无声的画为有声的画。在意境铸造上大大超过凡手。景物的变革,也给墨客的心境发生影响:先如一池沉着的春水,忽然间,彷佛有人撒下一把细沙,泛起荡漾,落到心灵的深底。
景物给墨客带来一瞬间的美感,被墨客迅速地捕捉住,并以新颖的构思,形象化的措辞,艺术地再现出来,诗情画意,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