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说,徐志摩当初爱的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墨客的浪漫感情想象出来的我。
林徽因的总结复苏而深刻,徐志摩正是一个依赖想象制造生活的愚诚者,他将这种生活投于笔下反复琢磨,同时添加一些空想和崇奉,末了才铸造出悠扬铿锵的迷人措辞。
而这些措辞,有不少都成为了中国当代诗诗坛绝对的经典。

他才华横溢,他天马行空,他留下了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诗篇,《再别康桥》、《有时》、《沙扬娜拉》等都是徐志摩随处颂扬的名篇,乃至可引为绝唱。
然而,艺术家都是“疯子”,李白疯于酒,杜甫疯于愁,而令徐志摩至为疯魔的却是那如疑神疑鬼的爱情。

徐志摩一首十分经典的情诗被多次选入教材却异常不适合学生读

徐志摩生平的命运与三个女人纠缠在一起:张幼仪是父母之命的正室,徐志摩彷佛从未爱过她;林徽因是空想恋爱的化身,与徐志摩有过故事,终极相忘于江湖;陆小曼是感性婚姻的结果,知足徐志摩的浪漫抱负,并陪他走完了末了一程。

徐志摩的爱情猖獗热烈,似彭湃的波涛席卷而来,却打湿了不少察看犹豫者的衣襟。
在现当代文化圈,有很多人对徐志摩持鄙夷态度,究其缘故原由便是他那随风摇摆的品行,喜新厌旧、重色轻友等词汇用在他身上一点儿也不过分。
徐志摩还曾为自己见不得人的爱情写下过诗作,并多次入选教材,却成为了语文老师们的讲课噩梦。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如果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洒脱,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深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暗香!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首《雪花的快乐》热烈而清新,朴拙而自然,徐志摩借雪花的洒脱、纯洁、灵动、自由等特点,利用抒怀、拟人、比拟等多种手腕,来表达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追求和神往,表示了徐志摩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相信大家都在学生时期碰着过,然而这首诗却是充满了故事,实在并不适宜学生来读,甚至语文老师每次讲课时都不敢细讲。

《雪花的快乐》无法使人快乐的缘故原由,紧张有两个方面。
第一,这首诗创作于1924年,那时候的环境大约是这样的:徐志摩已与张幼仪离婚,与林徽因也已褪去激情,他与好兄弟王赓的新婚妻子陆小曼展开热恋,届时陆小曼尚未与王赓离婚。

《雪花的快乐》即写于此期间,属于徐志摩送给陆小曼的情诗系列,描述的是他们的地下恋情。
试想当老师讲到这一课时,该如何阐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又该如何阐明诗歌所咏赞的主题和工具?以是这是一篇只可意传不可言说的课文。

第二个方面,徐志摩的诗虽然经典,但也有不少鱼目混珠之作,尤其是他写给陆小曼的作品。
后人将他写给陆小曼的情书汇编成集,名为《爱眉小札》,个中肉麻之词比比皆是:“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我的心肝,你是我的,你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造诣,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诗”。

徐志摩的题名也满是柔情蜜意:摩摩、摩摩吻你、你的亲摩、摩摩的亲吻、你的顶亲亲的摩摩!
《雪花的快乐》虽然没有这样直白,但毕竟属于这一大家族,唯一所不同的是:情书这天常的口语,而情诗则是高度凝练后的措辞,以是在实质上它们是同等的,是统一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首足够深情的力作,蕴藏着巨大的宁静与灵性,散发出别样的执着与俏丽,而正好也正是这份执着害了徐志摩,或许这也是它不适宜被学生诵读的一大缘故原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