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3个月的胖D赤脚站在露天泳池边,望着强光灯洒落在水面上的一片银色波光,溘然张口背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完完全整,一句不落。
之前别说一首诗背下来,连一句他都不肯复述呢。

我激动地把他拥在怀里,欣喜地看着他胖嘟嘟的脸,若有所思的眼睛。

妈妈我作了一首七步诗胖D同学的诗词启蒙之路

实在最让我这个古代文学硕士老妈欣喜的一点,并不是他完全地把这首诗背了下来,而是他背诗的机遇,证明他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

银月当空,月色一地,恰如当时泳池边的情景。

从这开始,说话并不算早的胖D同学,算是“正式”开始了他的诗词启蒙之旅。

只是启蒙,并不是系统的学习,以是也无所谓操持、目标之类。
内容随机、是非随机、数量随机,统统随妈。

有时1天背1首,有时1周背1首,不过这些都不主要,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生活里有了诗,周围的景致有了诗意。

他看到玉轮会说“明月几时有”,见到被春雨打落的小花会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自己做了一首打油诗(七言),愉快地大声宣告“我作了一首七步诗呢!
”(他以为曹植走7步能作出一首诗很厉害,以是自己写的诗也要叫七步诗)。

他理解了这些诗,感想熏染得到“最爱湖东行不敷”的欣然,体会得到“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理解了“别是一样平常滋味在心头”的繁芜。

诗词给他带来的,是更多的心灵体验,对外界事物更敏感的体察,更广阔的韶光和空间。

乃至连我也通过吟诵,通过讲述,对一些本已读惯了的诗词产生了新的领悟。

带娃读古诗是为了啥?

提前背好古诗词,上学专攻数理化?

——思考全面,有道理。

提升知识储备量,积极应对大语文?

——是啊,谁能说不是。

多背一首是一首,往后总能用得着。

——您心态真好。

中国人背中国诗,打小扎牢中国根。

——文化的根确实要扎牢,就算留洋还有个身份认同问题。

还有呢?

可不可以,纯挚为了美呢?

和小朋友一起,在一片冰凉的月色中,吟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一个天高气爽的早上远眺江流,感慨“落红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一个闲适的午后,在田间、花园,乃至自家的花盆前,念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无论是美景,还是诗文,都是美的体验。

古诗的意境之美,便是这样,把人的心情、思绪和景致融在一起:

心静的时候,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愁绪不断,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悲从中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畅快洒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境,说开了,便是“意”和“境”,是“情”和“景”。

好的诗,情景交融,那景致仿佛回顾中的景致,带着想象的色彩,带着脑中的思绪,让人回味再三,仍有余韵。

等到下一次,看到相似的景致,感想熏染到类似的感情,无端的,一句诗就挂在嘴边,由于只有那一句,不仅含着景,也含着情,彷佛再多说点别的也无济于事,不过瘾,都不如这一句,真正能表达此时的感情。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喷鼻香菱学诗,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喷鼻香菱笑道: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彷佛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喷鼻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
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在中国高下几千年产生的文学作品中,经典古诗词可以算作精华中的精华。

由于诗词把中文这种笔墨利用到了极致,极致的简练,极致的美。
用最凝练的措辞,为我们建造了一个个精神的家园,意境的天下。

和孩子一起读诗,我们暂且不管什么“大语文”,也不论什么“身份认同”,抛开这些不谈,单从一个“人”提及,那些人类共通的感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弱小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懑,对逝去的哀伤,从诗歌里都能得到共鸣,得到一种心灵的抚慰。

并且,这种安慰不是干枯的,不是刻板的、不通情理的教养,而是蕴藏在自然之间的,彷佛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带着灵气,与你呼吸相应。

以是带小娃读古诗,要感想熏染个中的意境之美,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沉浸个中,沉浸在相似的景致之中,更随意马虎产生相似的情绪,从而体悟到诗句所创造的意境。

带着胖D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刚好有天晚上去江边闲步,天上挂着一弯玉轮。

夏夜微风中,娃一手拿着刚采的野花,一首举着自己的水壶,一边伴着我的吟诵声“翩翩起舞”——在爸爸的手机电筒照射下,还产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效果。

舞着舞着,娃自己就开始对着花,对着月,吟这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长不长?字难不难?娃不在乎,他和玉轮,玩得愉快呢!

李太白的放达自任,与月共舞的畅快与洒脱,谁能说娃get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