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苏轼此时正在杭州担当通判一职,这年的三月尾,苏轼由于赈灾而阔别自己的官邸。为了寄托自己对付妻子的思念之情,东坡于是写下了下面这首《少年游》的词作。这首词因此妻子的口吻写下的,蕴藉地表现了夫妻双方之间的情深意切。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宛如彷佛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上片写夫妻离去的韶光之久,在不该离去的时候离去了,在该归来的时候还没有归来。开头三句点名了离去的韶光、地点和蔼象状况,韶光是“去年相送”,地点是“余杭门外”,景象是大雪纷飞的时候,交代的如此明白,可见当时分别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无时无刻不想念的感情,蕴藉地表现了出来。后三句采取对举的手腕,同样是点名了韶光和气候,而且在当归的时候却“犹不见还家”。上片的整体手腕,实在和《诗经》中那句著名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类似的。苏轼在这里,可谓是做到了推陈出新。
下片写夜晚来临,着重刻画了妻子在月下的孤寂和惆怅之情。独守空房的人儿,本来还想学习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可是卷起帘子之后,却怕风露趁机而入,透入纱窗,侵入人的怀中,更显凄凉。结尾三句,说妻子思念丈夫,正如月宫中的嫦娥思念她的丈夫后羿一样,嫦娥恋爱双燕,把她的柔情都撒在了画梁的燕巢之上,这让妻子看到双燕后同样激起了心中的柔情,更加反衬出对付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上片采取比拟的手腕,下片以嫦娥来比拟作者之妻,以虚衬实,寄托了妻子的孤孤单单,又着重描写双燕来反衬妻子的孤寂,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