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这大概可以概括中国数千年来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

察举制度后来沉沦腐化,选出的官员已经名不副实,腐败丛生。
以是有很多历史记载这些腐败征象;汉乐府收录的一首童谣便是个中很真切的一篇。

这首童谣共四句。
前两句是“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意思是选出来的有很高学历的秀才(相称于当代的学士硕士博士),本该当博览群书,却实在水平极差,乃至不认识字。
选出来的孝廉,本该当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
这实际上是讽刺汉朝的选举官员的权利是被士族所垄断的,也解释这种靠乡民和县里来选举官员不具有公正性和科学性。

最著名的是后两句:“寒素明净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两句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实在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
号称能征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碰着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不敢上沙场和仇敌厮杀,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
这便是说,全体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烂透顶,已经坚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一首汉乐府儿歌

童谣原文

汉乐府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明净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译文

地方官员向朝廷举荐的秀才,实在根本不懂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

朝廷举荐的所谓风致高尚和因孝顺而有名的官员,真实的情形是父母长辈被赶出家门,无所依赖。

所谓的清正廉明的人更是风致败坏,道德低下如污泥一样令人厌恶。

被举荐的将领们,虽然看似气概,实际上却怯懦不敢担当;胆子如鸡一样小。

欣赏

童谣,便是童谣。
一样平常童谣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响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佳构。

这首童谣非常好记,纯用口语,普通易懂。

笔墨风格呢,是摆事实,不述评。
措辞精髓精辟,讽刺辛辣。

最妙的是全用比拟手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