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谈

唐朝是个由诗歌组成的朝代,它为后世贡献了2500余名墨客

2500张面孔,却只有2499种心迹被表明,唯独占一个墨客,隐蔽起自己,从不愿让天下看穿他的内心。

他写的诗措辞精丽,情思宛转,意象精妙。
他还特殊喜好用典故,五光十色,撩人眼目。

他写的诗晦涩难解不起题目还成了千古绝唱竟是为情人而作

读者拜读完他的大作,但觉余音绕梁,余喷鼻香满口,只以为美,却又不理解墨客描述的美。

并非只有芸芸众生以为其诗歌隐晦费解,连大墨客大文豪,也不能明白他的心迹。

金代的元好问,便是个饱学之士。
他少年聪慧,得“神童”之美誉;中年博学,又被尊为“北方文雄”。

元好问却看不懂他的诗文,情急之下便写诗抱怨: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十二》

前两句引用的,便是那位大墨客的佳作,他乃至能独创一种叫“西昆体”的诗体。

汉代有个文士叫郑玄,此人表明古书时,总是精益求精。
郑玄所作的笺注,自然受到后人的重视。

“西昆体”词义晦涩艰深,个人有各自的见地,既不能自作掩饰,更不能说服别人。

众人不禁要问,郑玄又在哪里呢?

被元好问“恨之入骨”的墨客,便是李商隐

他留给后代人的诗文,只有超脱于现实的韶光地点人物,没有起承转合,更没有背景先容。

为了斩断读者末了一丝希望,李商隐乃至不准备起题目。

“无题”诗又是李商隐的独创。

或者是心中块垒难以言明;或者是诗歌本就为伊人所作,对别人来说,可不便是“无题”嘛。

读者能认识每一个字,读明白每一句话,学者也能考证出每一个隐匿的典故。

把句子连成一首诗,任谁也看不懂了。

一韶光,众人都变得神经质。
到底是我等俗人还达不到那个境界,抑或是说,诗歌本来就不该,被阐明的太明白。

毕竟,汉代大儒董仲舒也曾说过:“诗无达诂,文无达诠。

古诗中的奥义,雅正而古朴,强加翻译便有牵强附会之嫌。

人家李商隐写的是天书,更气人的是,有的“天书”,乃至是用大口语写就。

既然不能通过诗歌读懂李商隐,众生反其道而行之,试图通过李商隐的平生,读懂他诗歌里的深意。

李商隐的家族,也曾经显赫光耀,他们与皇家是同族。
可是,就好比一只硕大的蜗牛,别人只看到其坚硬的外壳,看不见的,是它羸弱而无力的身体。

“泽底名家,翻同单系;山东旧族,不及寒门。
”,便是李商隐最真实的写照。

贫穷不能改其志,用稚嫩的肩膀,担负起全体家庭。
这是寒门学子,才配拥有的骄傲。

年轻的墨客,曾经为别人抄书挣钱。
这种行为,被古代士人所不齿,但这些读书人大概忘了,吟诗为难刁难之时,他们是要吃饱饭的。

李商隐发奋读书,终于成才,老天爷也逐渐垂青于他。

李商隐有幸结交了一位慈爱的前辈,那个叫令狐楚的高官,很是欣赏他的文采,乃至让自己的儿子与他结交。

古人的此种行为,都是极具深意的。
明朝的张居正,16岁即中举人,主考官把他请到家里,叫出自己的儿子,郑重其事地跟儿子说:“张居正异日做了高官,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子也。

李商隐公元813年生人,在唐大和七年,面见令狐楚,换算成公元纪年,即公元829年。

此时的李商隐,恰好也是16岁的少年。

虽然在科举上几次再三失落利 ,但冬天来了,春还会远吗?

经由不懈的努力,李商隐终于得中进士,他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聘请,远赴甘肃,成为王的幕僚。
王茂元同样欣赏李商隐的文采,随后将女儿许配给他。

造物主兜兜回回下了一盘大棋,登时书柜如李商隐,也不过是一粒棋子。

而且,他逐渐沉沦腐化为一颗弃子。

曾经给予你多少,就更加的收回多少。
这便是造物主的行事准则。

古代的官场中人,是须要站队的。
李商隐是王茂元的半子,而王从属于“李党”;李商隐昔日的恩公令狐楚,效忠的却是“牛党”。

牛李之间的党争,持续了近40年。
李商隐便是这场政治风暴中,最直接的受害者。

不论他站哪一队,都是理所应该,也都是利令智昏。

众人既然要逼疯李商隐,李商隐也便试图逼疯众人。

李商隐的武器,便是他的诗歌。
那些诗歌,美的叫人沉醉,难懂的让民气碎。

他写过一首叫《锦瑟》的诗,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也无端被弹了千百年。

他写过诸多叫《无题》的诗。
众人读不懂,便作自己的揣测:诗有题而诗亡,以是诗歌之本意,不能以题尽之也。

这些叫“无题”的诗作,像是墨客跟我们开的高智商玩笑。

譬如,墨客在某年某月,写下的那首千古绝唱: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众人读罢此诗,有入口清冽之感,掩卷沉思,又觉回味绵长悠远。

这首诗歌里,并没有过于晦涩的字眼,却又处处有深意。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是曹丕《燕歌行》中的诗句。
李商隐拿来信手利用,而且贰心中的“难”,比之于曹丕,深刻的不止一星半点。

他特意用两个“难”字,深化那种苦痛。
诗词作品惜字如金,广泛利用叠字,本是作者的忌讳。
但要看谁去用,以及怎么利用。

“东风”本意是东风。
在诸多墨客笔下,东风总归是和煦的,李白在春日里独酌,曾经写下:“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他于醉眼朦胧之际,依旧能看到东风吹来的美好之气,连水木都闪耀着春日的光辉。

到了李商隐这里,东风却是无力的,吹拂在春夏之交,在百花残败之时。

东风力尽,百花凋零,年华易逝,好景不再。

第二联是千古名句,但以“春蚕”比喻“情思”,亦然不是作者原创。
《乐府诗集》里便有“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的诗句。
李商隐是用典高手,他写诗的境界,却又比古人深刻多了。

李商隐作此诗,从来不留余地:春蚕吐丝,要到把丝吐尽,才算情意完结;烛炬燃完,到了成灰的地步,泪水才算干涸。

小小的物事,竟是如此的断交;细微的情绪,却也是不留余地。

如此的极度,诗歌本来也该结束了。

李商隐又用比拟的手腕,通过情绪的对立,深化孤独与相思。

白日并黑夜,淑女和小生,扮装与赋诗,总也离不开一个“愁”字。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相思的感情,横亘蓬莱仙山,靠仙鸟通报,超过了仙凡两界,人鬼之间。

而这样的情绪,才算是永恒。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是写给谁的?诗中的“情”是何种情?这些问题没有答案,都是千古的谜团。

最世俗无趣的说法是,李商隐作此诗,是为了攫取更高的官位。
墨客哀叹官场失落意,帝阍远隔,便写作本诗,作为拍门的石砖。

最令人信服的阐明是,李商隐作此诗,便是纯挚的写爱情,书写的工具,则是他的妻子王氏。

据《李商隐评传》所载,他与夫情面感朴拙,相敬如宾。
在墨客四十岁那年,夫人王氏身故,李商隐也不再续弦,他用满腔执着,回馈亡妻的一往情深。

这也是最普世,最纯挚,最符合人情的阐明。

躬身于书卷堆里,喜好寻章摘句的考据者,却又提出了质疑,他们以为,这首诗歌是写给情人的。

而情人的名字也被考证出来,她是一个女羽士,名曰宋华阳。

李商隐曾与她,发生过一段触目惊心,却又毫无结果的恋情。
末了宋女士有身,李商隐被逐出寺院,他们的爱情也便走向终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是李商隐对宋华阳的深情告白。

在这首《无题》中,墨客用“蓬山”、“青鸟”作为隐喻,以道家之典故,写给那个叫宋华阳的女羽士。

若如此,李商隐以《无题》写作此诗,竟是在给自己遮羞。

陶渊明有诗歌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商隐不说,用坐观成败,看着众人争辩斗嘴,他只在那里笑。

唐末的党争,持续了近40年;而李商隐的诗歌之争,何止会持续400年。

以是,究竟谁才是笑到末了的那个人?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总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