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让我们通过苏轼笔下的一首词《蝶恋花·密州上元》,去看看宋代的元宵节具有若何的风情。从这首词的题记“密州上元”来看,我们可以得知它写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期间。但值得一提的是,苏轼这首词不止描写了密州一处的元宵节,还在一开篇就描写了钱塘的元宵节。以是通过苏轼这一首词,我们便可以看到宋代两地元宵节的不同景象。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喷鼻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首先,词的开篇“灯火钱塘三五夜”,苏轼便为我们描述出了元宵节夜晚钱塘四处张灯结彩的盛况。正所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加上元宵节是当时的法定节假日,且解除了宵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百姓倾城不雅观灯的繁华景象。可以说苏轼在这首词的开篇7字中,便总写了钱塘(杭州)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美得令民气醉。
紧接着的两句“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便是对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进行了描写。即如霜般的月光,照得行人好似一幅画。元宵节作为宋代一个很主要的节日,游赏的男男女女自然要艳服出行,于是在苏轼看来,便是月光照见人如画了。当然,这还只是普通游人。而对付官宦人家来说,那场面可就不一般了。
“帐底吹笙喷鼻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这两句化自唐代墨客苏味道的“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它所描写的便是官宦人家在元宵节出行的情形,即官宦人家乘坐着马车行驶在杭州城中,所过之处没有带起一点灰尘,至于马车内则有侍女在吹笙作乐,燃喷鼻香的喷鼻香气好似麝喷鼻香。一样平常来说,马车所过之处,自然会灰尘四起的,这里说“更无一点尘”,紧张是为相识释当时的一个好天气,以及管理的好。
然后,从“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开始,则是对密州元宵节进行了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他们先是沿街击鼓吹箫而行,后来则却到农桑社敬拜地皮神。由此可见,相对付杭州的繁华热闹景象来说,密州就显得寂寞生僻了。当然,不用除是苏轼的心境所致,并且他刚调知密州。
除此之外,密州在当时就没有地处江南的杭州繁华,乃至是频年蝗旱,贫穷多难的,以是那里的人才会在元宵节祈求丰年。而苏轼作为一个爱民之官,固然怀念杭州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但也希望能够为密州公民做出一些贡献。
因此,在词的末了“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苏轼便对即将要到来的雪进行了描写,它是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总的来说,苏轼这首词还是为我们描述出了当时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反不雅观如今的元宵节,却是很难见到当时那种张灯结彩的盛况了,不得不说苏轼笔下的元宵节,令人憧憬。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