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前,先和大家讲个笑话:

有个学生名字叫“马騳骉”。

开学点名了,班主任不知怎么念,以是每当上课点名的时候,总爱说马叉叉到了没。

语文课上课了,语文老师有点文学素养,点名道:“万马奔驰到了没?”

马騳骉 牛牪犇 火炎焱燚 水沝淼 日昍晶 这些字怎么念

接下来是体育课,体育老师直接改用“一群马到了没?”

历史老师对这个名字很不感冒,于是点名道:“马家的五马分尸来了没有?“

数学老师最直接:“马6 到了没有?”

哈哈哈……笑的停不下来了吧?

可是,等你笑完了,转头一想,怎么念这几个字还真是——不全会呀!

除了第一个字知道读“mǎ”,后面的都一脸懵逼了。

确实如此,我大中华的文化至心是博大精湛!
虽然日常中用到的比较少,不过大家还是可以理解一下,万一下次遇上了也不至于出笑话啦!

标题中的“马騳骉 牛牪犇 火炎焱燚 水沝淼 日昍晶 ”,按顺序拼音依次为:“mǎ”、“dú”、“biāo”、“niú”、“yàn”、“bēn”、“huǒ”、“yán”、“yàn”、“yì”、“shuǐ”、“zhuǐ”、“miǎo”、“rì”、“xuān”、“jīng”;

给大家详细的解析一下这些字的意思(太长可以收藏逐步看):

马 mǎ

〈名〉

(象形。
早期金笔墨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
“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horse]。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差异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色(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据);马曹(官署名。
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敬拜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
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码”的古字。
古代用 以打算的筹码。
晚世也用以计数 [code]

为胜者立马。
——《礼记·投壶》

又如:马子(筹码)

〈动〉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draw face]。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驾着马 [take horse;control a horse]

裘马过世家。
——《聊斋志异·匆匆织》

又如:裘马扬扬

〈形〉

大的[big]。
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
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率较快的大船)

騳 dú

生僻字,读音二声,意为两马并驰骋。

骉 biāo

〈形〉

许多马跑的样子 [the manner of horses galloping]。
如:骉駥(众马快走的样子)

牛 niú

〈名〉

(象形。
甲骨笔墨形作“牜”。
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
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
力大,能种田、拉车。
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ox;cattle]

牛,大牲也。
——《说文》

坤为子母牛。
——《易·说卦》

纯离为牛。
——《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
——《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
——《周礼·载师》。
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
——《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
——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聊斋志异·匆匆织》

又如:耕牛(耕地用的牛);牛酒(牛和酒);牛旄(即旄牛尾);牛性(牛的本性);牛埭(用牛力拉船过堰);牛领(牛的脖子);牛具(耕牛和农具);牛刀(宰牛的刀。
常比喻大材器);牛蓑(牛衣。
泛指蓑衣);牛骥同皂(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
喻愚贤不明;牛骥共牢);牛后(牛的肛门。
比喻从属地位);牛眠地(得当的坟地)

星名。
牛宿的省称 [Sagitturius]

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晋书·张华传》

〈形〉

比喻性情执拗或倔犟 [stubbornness;obstinacy]。
如:牛心左性(头脑执拗,脾气偏执);牛劲。
也喻其和顺、迟缓、笨拙、力气大。
如:笨牛;大牛

牪 yàn

牛伴。

犇 bēn

汉语汉字,这个字读bēn,也是“奔”的异体字。
一头牛就力大无穷了,何况三头牛成行列步队一起提高,那力量不言而喻了。
这个字实际是“奔跑,急匆匆”的意思[1]


出处《荀子·议兵》:“劳苦烦辱必~。

火 huǒ

〈名〉

(象形。
甲骨笔墨形象火焰。
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
炎而上,象形。
——《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
——《易·说卦》

火水妃也。
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
——《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
——《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失火);火备(防火举动步伐)

失火;发生失火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
——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火兵(卖力救火的兵);火事(失落火事件);火殃(古时指预兆失火的天象);火所(发生失火的地方)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
如:火眸(火眼金睛)

热;热气 [heat,steam]。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酷热的风)

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
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
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火星之简称。
别号大火 [Mars]。
司南方,主夏季。
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
——《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
——《尔雅·释天》。
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
——《论衡·言毒》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指枪炮弹药 [firearms]。
如:军火

比喻战役 [war]。
如:交火;开火;停火

[中医]∶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
如:上火,败火

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
伙计);火仓(炊事)

〈动〉

点火;烧毁 [burn down]

火,燬也。
——《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
——《释名·释天》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点火敌方兵库);火队(点火敌方军队,以乱其行阵);火积(点火敌方的储备)

用火烧物使熟 [cook]。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
多以砖坯砌成)

生气 [anger;temper]。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样平常指赤色的 [red]

朱鳞火鬣。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赤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紧急 [urgent;pressing]。
如:火匝匝(火杂杂。
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据);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关照)

炎 yán

〈动〉

(会意。
从二火。
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flame]

炎,火光上也。
——《说文》

火曰炎上。
——《书·洪范》

秉畀炎火。
——《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
——《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资治通鉴》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点火 [burn]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
——《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
——《后汉书》

〈形〉

酷热,酷热 [blazing;be burning hot]

赫赫炎炎。
——《诗·大雅·云汉》。
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
——《吕氏春秋·有始》

不雅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
——唐· 韩愈《南山》

又如:炎暑(酷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酷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酷暑日节)

赤色 [red]。
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赤色的波浪);炎霞(赤色的霞光)

〈名〉

炎症 [inflammation]。
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指炎帝 [Yan Diemperor]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
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
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
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汉朝 [Han dynasty]。
五里手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
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
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比喻炙人的权势 [power and influence]。
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南方 [south]。
如:炎方(泛指南方酷热的地方);炎丘(南方酷热的山地);炎邦(南方酷热之国)

火 [fire]。
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太阳 [sun]。
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焱 yàn

〈名〉

光华,光焰 [flame of fire]

焱,光华也。
——《说文》

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
——《楚辞》

纷翼翼以徐戾兮,焱回回其扬灵。
——《文选·张衡·思玄赋》

又如:焱飞(火花飞舞的样子);焱悠(火花飘舞);焱焰(火焰);焱焱(光采闪耀的样子);焱攸(焱悠);焱炎(形容太阳的光和热);焱烘烘(火炽热的样子)

燚 yì

火貌。
(新华字典阐明:形容火剧烈燃烧的样子)

在人名里有安然的意思。

水 shuǐ

〈名〉

(象形。
甲骨笔墨形。
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
“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子状态。
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统统生物体的紧张身分)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
——《说文》

水,准也。
准,平也。
天下莫平于水。
——《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
——《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
——《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
——《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阁下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神色好看);水镜师长西席(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
山珍海味一齐陈设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
——《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本);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盗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泛指统统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役夫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汁、液的通称 [liquid]。
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处之法也。
——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举动步伐);水墉(防洪墙)

星名 [morning star]。
如:水宿(星座名。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官名 [official’s name]。
如:水虞(古代官名。
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货币中银的含量。
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
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书·洪范》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
如:无力买田聊种水,比来湖面亦收租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楚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
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贩子,也指人贩子)

额外收入或附加用度。
又“发水”便是“发财” [extra income]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水族 [Shui nationality]。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动〉

泅水,拍浮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哄诱打听 [coax]。
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
——《周礼》

〈方〉∶不堪利,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
——《伐木人传》

〈形〉

〈方〉∶马虎的,不负任务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搞妥,还破坏了一辆车子。
——《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沝 zhuǐ

滩碛聚拢的地方。

淼 miǎo

〈形〉

(会意。
从三水。
又作“渺”。
本义:水大的样子) 同本义 [(expanse of water)vast]

淼南渡之焉如?——《楚辞·九章·哀郢》

又如:淼淼(水势浩大的样子);淼渺(水广阔无际的样子);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淼漭(辽阔的样子)

日 rì

〈名〉

(象形。
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象太阳形。
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本义:太阳)

同本义 [sun]

日,太阳之精也。
从囗一,象形。
——《说文》

离为日,为火。
——《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
——《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
——《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旸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敌人;相互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天)

白天,日间 [daytime]

夏之日。
——《诗·唐风·葛生》

夜以继日。
——《孟子·离娄下》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去世。
——《世说新语·悛改》

又如:日昳(日已过午);日往月去(韶光一每天过去);日里(白天);日里向(白天);日长神倦(夏季白天长,人易困倦);日旰(日暮。
天色晚);日昼(白天);夜以继日

时节;为分外目的而定的日子 [day;date]

天启壬戌秋日。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交租日;星期一是洗衣日;你的结婚纪念日;三百万股日;太阴日;平太阳日;日南至(冬至日);日脚(〈方〉∶日子;韶光);日时(一段韶光);日分(日子;日期)

一昼夜 [daytime]

靡日不思。
——《诗·邶风·泉水》

日月星辰,太阳也。
岁月日时,亦即曰日。
——《书·洪范》

教子数日。
——《礼记·内则》

又如:日力(一天的力气);日完(一天所做的事情);日度(一天一天地过去)

韶光,光阴 [time]

又如:日子浅(时日短);日时(一段韶光);旷日经年;日已昏黑;日不我与(时日不等人);日刻(韶光)

日本的简称 [short for Japan]。
如:中日文化互换

〈副〉

逐日,每天 [every day]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常常靠近自然亲热,反之就会疏远);日觐天颜(每天朝见天子);日见穷蹙(处境一每天困难窘迫);日无暇晷(整天无空闲);日逐(逐日;每天);日逐家(逐日;一每天);日事钱(日人为);日辰(日子);日食钱(日事钱)

异日,改天 [the other day]

日与俱来,吾与若俱不雅观之。
——《列子·汤问》

昔日,从前 [the bygone days]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左传·文公十年》

昍 xuān

明;

【辰集上】【日字部】 昍

【集韵】许元切,音暄。
明也。

晶 jīng

〈形〉

(会意。
甲骨笔墨形,从三日,表示光亮之意。
本义:光亮,通亮)

同本义 [brilliant;glittering]

晶,精光也。
——《说文》。
徐灏曰:“晶即星之象形文。

天高日晶。
——欧阳修《秋声赋》

又如:晶天(清澈通亮的天空);晶沁(亮光透入);晶英(光亮;闪亮);晶波(闪亮的水波)

同“精” [clear]。
如:晶灵(精灵)

清明;晴朗 [clear and bright;fine;sunny]

八月凉风景象晶,万里无云天河明。
——宋之问《明河篇》

又如:晶莹;晶天(澄澈通亮的天空)

〈名〉

晶体 [crystal]。
如:液晶;结晶;水晶

水晶的简称 [rock crystal;crystal]。
如:茶晶;墨晶;晶印(水晶印章);晶帘(水晶帘子)

日,太阳 [sun]。
如:晶辉(光辉)

指玉轮 [moon]。
如:晶饼(指玉轮);晶轮(指玉轮);晶盘(指玉轮);晶蟾(指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