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改造集团,于元和元年(806)之后数度遭贬。穆宗长庆元年(821)冬,才被任命为州刺史。来夔州后,刘禹锡瞻仰蜀先主庙,思念其生平的古迹,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吊古诗——《蜀先主庙》,至今流传不衰。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菱州(今四川省奉节县)。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铁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悲惨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①天下英雄: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②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行的一种泉币,王莽代汉时将其废除。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规复了五铢钱。诗中用其事夸奖刘备为兴复汉室所做的努力。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注:“象,法也。”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首联暗用曹操赞赏刘备为“天下英雄”的典故,直切本题,具有庙堂气候。作者面对蜀先主庄严的塑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发出大声的惊叹。他以为虽然韶光流逝了近600年,但蜀先主的英雄气概和动听的精神还在,而且凛凛然有生气。他坚信,纵然千秋万代,这种“英雄气”也会与天地同在,永垂后世。
首联大声镗籍,劲健有力,这非凡的气势为全诗奠定了很高的基调。颔联赞赏刘备生平的功业:“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刘备虽为“汉室之宵”,实则起于微末。然而他重用贤才,励精图治,转战南北,几经挫折和磨难,终极得到与魏、吴三足鼎立的地位。“势分三足鼎”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下句则用光武帝刘秀规复汉五铢钱的典故,写出刘备规复汉室的年夜志壮志。
颈联上句“得相能开国”紧承颔联,解释刘备由于得到了诸葛亮这个贤相,才造诣了生平的最大功业,建立蜀汉。而对句“生儿不象贤”,诗情陡转,承上启下,解释刘奋虽然奋斗生平,建功立业,但由于失落于教子,以是在他身后留下极大的遗憾。后主不肖,昏庸无能,以至葬送先辈基业。颈联将刘备生平的功过相比拟,解释创业难,而守业继业更难的道理,意味深长,余韵袅袅。
尾联又承接颈联下句,感叹后主的昏庸。国破家亡,身为俘虏,被俘蜀官尚知亡国之痛,而后主却“嬉笑自若”,其暗昧无耻,一至于此。尾联透露出对刘备身后奇迹消亡的无限感喟。纵不雅观全诗,前五句写先主创业,后三句写后主毁业,比拟光鲜,发人深省,总结了历史兴亡的履历和教训。这对作者所处的中唐社会具有极大的借鉴代价。作者吊古,正是为了讽今。
唐王朝虽有过盛唐的光辉岁月,但中唐往后,当权者宠信奸佞,打击改造势力,像刘禹锡这样的贤才倍受伤害,“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见作者自写铭文),国势怎能不日渐衰微呢?刘禹锡以自己的创作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此诗与他的《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作品所阐发的深刻道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曾说“片言可以明百意”(《董氏武陵集记》),这首诗即具有这个特点。全诗不事铺排,却精练蕴藉,内蕴丰富,令人回味无穷。元代的方回曾指出,刘禹锡的诗歌“言言精确”,“句句分晓”,“别无暗昧关锁”(《流奎律髓》)。用这几句话来形容此诗的措辞也是十分恰当的。这首诗的措辞精练蕴藉而不晦涩,对偶工致自然,尤其是颔联,更是奇思妙对。这些都是此诗流传不衰的主要缘故原由。
参考资料
《蜀先主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