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不仅仅是吃肉,就连沐浴他都能洗出境界来。有一次东坡师长西席去沐浴,沐浴的时候碰着了一个擦背的师长西席,但是由于对方部下的力道重了些,引起了他的一些想法。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些想法写成了一首词,本日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这首《如梦令》。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十仲春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观观,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东坡师长西席在这首词的引言中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韶光和写作背景,由于在浴池沐浴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有了些感想,于是就半开玩笑地将这首词创作了出来,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唐庄宗所创的,原来叫做《忆仙姿》,由于以为这个名字有些不雅观观,以是就改为了《如梦令》,想来是由于这首词末了的句子是"如梦如梦"。
而这首词的大概意思是说,水与垢从来便是不不能相容的,而仔细看看我身上实在是什么也没有的,不过这位搓背的师傅,劳烦您整天挥舞手臂了,记得手一定要轻一点,轻一点,东坡居士我身上原来就没有泥垢。
如果从表面意思上来看的话,这首词真的是非常大略,由于苏东坡本来便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以是他也常常沐浴,而之以是洗澡也并不是为了去除身体上的泥污,而是为了保持康健和精神上的愉悦。只不过这次在沐浴的过程中碰着了一个手比较重的师傅,把他的身体都弄痛了,于是他就用开玩笑的言语将自己的不满表达了出来。
这件事实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为什么他还要大费周章的将其写成一首词呢?实在这紧张与当时他写这首词的背景有关,从词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他先是强调自己的身体是清洁的,没有污垢的;其次他在强调,就算是干净的自己,却还是被人除垢;接着他又表示这个为他处购的人脱手太重,让他难熬痛苦;末了他则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而此时的他刚刚经历了什么呢?在元丰二年时,他遭受乌台诗案之冤,次年又被贬到黄州,中途天子曾经多次想要启用他,然而却被大臣以各种情由给阻挡了。直到写诗的这一年,天子才亲自写诏书将他调到汝州。而联合他的背景来看,表面上他写的是自己沐浴,实际上却隐含了自己在朝廷中受到的不公正的报酬,他是在表达对一个干净的人下这样的重手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在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性以及蒙冤的委曲。
不愧是苏东坡,因沐浴而有所感,从而写出一首诗,还能表达自己的委曲与不满,一语双关,实在是妙,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