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蕴藉的表现手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5.用韵方面,这诗采纳偶句入韵的办法。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革,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首诗还采取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腔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润色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6.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碰着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恳、仙颜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神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康健、朴拙的思想感情。
这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王树山书法原创,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