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品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气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边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期间,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楚,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绪和思绪。全诗措辞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匆匆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hé)。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è)。
良无盘石固,浮名复何益!
诗歌赏析
《诗经•国风•月出》中第一句便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说文》里阐明“皎,月之白也”,我们也常常用皎洁来形容月光。在这里,“明月皎夜光”中的“皎”用作动词,意思是皎白的月光,照亮了夜晚。 实在有心的朋友在读完这首诗就能大概猜出,诗中描写的时节是秋夜。全诗一共16小句,前八句是写景,后八句是抒怀。通过秋夜悲惨的景物描写,表现墨客孤寂惆怅、失落意不得志的内心感想熏染。文人的悲秋情结最早可以追溯到宋玉,他在《九辨》开篇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意萧瑟,万物凋零,正与墨客对人生的感慨是同等的。 诗的前八句,描写了秋日夜晚常见的景致。“明月皎夜光,匆匆织鸣东壁”,天高气爽,秋夜也是皓月当空,映衬得众星黯然失落色。对星相的描写实在暗含了墨客的隐喻,到了下文就能明白。在这一句里,墨客举头望月,低头听见匆匆织的鸣叫。“匆匆织”便是蟋蟀。蟋蟀的叫声标志着秋日的来临,也是敦促着妇女们赶紧纺织寒衣,以是民间将蟋蟀戏称为“匆匆织”。《诗经•豳风•七月》里也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从野外躲到屋内,也表示景象越来越寒冷了。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七星之一,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组成。个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这四颗星组成斗身,古代天相历法里又称作“魁”;而玉衡、开阳、瑶光这三颗星组成斗柄,古代称之为“杓(biāo)”。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在秋夜的空中看的最清楚。古代天相历法有一套繁芜的规则,包括“月建”的不雅观念,即将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份对应,同时也将天空分为十二宫,以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并以此类推。根据年头正月的不同,又有阴历、殷历和周历三种历法,但最贴近我们现在不雅观念的是阴历,即以建寅之月为年头,也便是现在的农历正月。而由玉衡、开阳、瑶光这三颗星组成的斗柄“杓”,在夜空中指向哪一宫,就代表哪一月份,例如建寅之月,杓就指向寅宫。“孟冬”在这里代表的是亥宫,并不是孟冬十月的时令。“玉衡指孟冬”,也就表示此刻杓指向亥宫,秋夜已深。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这四句中涌现的“白露”“秋蝉”“玄鸟”都是范例的秋季象征。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个节气叫白露。《诗经•蒹葭》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还有一个特点便是易逝,就像这时节一样,转眼就消散了。玄鸟便是燕子,北来南归,随着景象迁徙。从这句往下,墨客开始由景物描写,转为对人间的感怀。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同门曰朋,同道曰友。在同一师门学习的人称为“同门友”。“六翮”指翅膀。“携手好”的意思是共患难。《诗经•邙风•北风》中说:“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这里比喻原来在同一师门下的好友青云直上,却未曾提携我,反而对我毫不顾念。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作者在诗的前两句反复提及秋夜天空的星相,这里照料了上文。“箕”“斗”“牵牛”都是星名,箕在南,斗在北。箕又是簸箕,斗又是酒器。轭是牛车前的横木。“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这句诗很有趣,它把天上的星星和人间的事物联系起来,意思是说你看天上也有簸箕和酒器,但是它们不能当作真的来利用,天上虽然也有牵牛,但不是真的牛,也不能拉车。便是说它们名不副实,就像我的那些“同门友”一样,虽是同门,却未曾以同门来对待我。 “良无盘石固,浮名复何益!”良是“诚”的意思,盘石比喻武断不移的感情。这里墨客再次表达了内心的愤懑,如果同窗之间没有武断不移的情意,不能相互提携,有那些浮名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