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肩吾
试逐赤松游,披林对一丘。
梨红大谷晚,桂白小山秋。
石镜菱花发,桐门琴曲遒。
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
王孙若不去,山中定可留。
新华社 姜克红 摄
赏析:
《寻周处士弘让》南朝梁代墨客庾肩吾创作的五言古诗。
开头两句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赤松”喻周处士,赞誉周处士,表明自己对隐士生涯的憧憬与神往。“试逐”二字透露了一种任性而行、随遇而安的态度,非刻意为之,全凭兴之所至,任意来去。“披林”指拨开丛林的枝叶,表达了作者攀援跋涉之苦和见到了处士所居山丘的欣慰。
接下来六句写景。满山谷成熟的梨子红澄澄的,秋日桂树开满洁白小花,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绚丽图画,充满着田园牧歌情调。处士庵畔有石镜一枚,遥望宛如菱花盛开,庵中仿佛模糊有桐琴声传出,悠扬悦耳,令人陶醉。悬泉飞流直下,如急雨洒落下来,白云环抱,如叠阁重楼,如梦如幻。
结尾两句反用淮南小山诗意。汉代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把隐士住地写得艰巨险恶、悲惨幽险,令人触目惊心,其结论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庾肩吾则立意迥异,入山寻隐士时,感到赏心悦目,令人憧憬,已陶醉沉浸个中。其结论与淮南小山恰好相反:“王孙若不去,山中定可留”,山中环境幽美宜人,是值得留连的。因前面做足了铺垫,末了的感想就顺其自然、合乎情理了。
此诗着力赞颂隐士生活,构造严谨,构思奥妙,文脉清晰,开头两句是寻,中间六句是见,结尾两句是感。此诗的重点在于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刻画生动,尤显余韵悠悠。
(作者:江苏如东县楹联学会主席 陈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