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苏溪亭》(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

古诗词赏析苏溪亭唐戴叔伦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涯。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译文】

苏溪亭外绿茵铺地,各处青青,是谁斜倚着亭阑,在拂面的东风里唱着《阑干十二曲》呢?已是暮春时节,报春的燕子却还没有归来。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沙洲,料峭东风中的杏花,也失落去了娇艳的容颜,显得凄楚可怜。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
当时,墨客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这是一首分外的怀念诗,至于怀念的人是谁?墨客并未昭示,从而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此诗题为《苏溪亭》,却只字不提苏溪亭,可见,墨客意不在亭。
前两句中“草漫漫”三字,让人想起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解释墨客思念已久,此时,思念的人会不会也正在东风里独倚斜阑思念远方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春将尽,而燕不归,怎不令人痛惜!
结尾“一汀烟雨杏花寒”充满细腻而感伤的情调,预示着墨客婉转而弯曲的无端怅惘却如这迷蒙的烟雨再难休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