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7首唯美诗词尝尽聚散悲欢只叫人逝世活相依

桃花依旧笑东风。

唐墨客崔护独游长安,至一村落户,便求水喝。
一名青春女子给崔护水喝还让其坐下安歇。
崔护喝水其间,女子独自倚靠在庭门前,斜视桃花,那姿态楚楚动人;随后崔护辞行,女子送他出门,如不胜而情不入。

第二年崔护追忆此事,交谊难抑,便又前去探访。
虽然园门还如往矣,可门上着锁,园内无人。
崔护惆怅之余,便将这首《题都城南庄》题诗在门扉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墨客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可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久不会到来。
由于几个月前,王氏便在长安孤独地去世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

半缘修道半缘君。

贞元十八年,元稹科举落榜。
韦丛嫁给年仅二十四岁的元稹,两人在婚后感情极好。

可能由于多年的清贫与操劳,这个温顺谅解的女子在年仅二十七岁时就离开人间。
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又经历风风雨雨,但元稹总会想起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正室子,这种感情在他的《离思》(其四)中,到达极致。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民气,

却道故民气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出自《木兰花令拟古断交词》,是纳兰性德为安慰一位失落恋的朋友所做。
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男方无法接管,以是作者他安慰自己的朋友接管现实。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

微笑,时时犹带岭使女。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三年,“乌台诗案”爆发。
王巩因与苏轼是好友关系也牵连个中,被贬至宾州,只有一位名为宇文柔奴的女子乐意与他共赴宾州。

几年后重聚,苏轼问宇文柔奴随着王巩背井离乡,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极为感慨,遂作《定风波》一词。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在惠州的这段韶光里,有女名超超,年十六岁,非常仰慕苏轼,两人情投意合。
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

苏轼走后,超超茶饭不思,很快郁郁而亡。
几年后,苏轼得到超超已去世的,悲痛欲绝,含泪填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一词。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崔郊因家贫寄居在姑母家,和婢女相爱。
然而姑母由于家境缘故原由,将婢女卖给一位当地的主座。

崔郊对她念念不忘,寒食节时,婢女外出,昔日的恋人终于相见。
两人相对哭泣,临别时崔郊写下《赠去婢》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