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如果用“酒”、“剑”、“诗”三个关键词遐想一位墨客,我想该当所有人的答案都会是李白。

毕竟这三点对付这位大墨客来说,就犹如他的影子一样,密不可分。

以至于千年后的本日,当代一位著名墨客以这三个词入诗写出千年来对李白最美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仙李白最奇特的一首诗开篇30个字就有6个酒字

李白喜好饮酒,与酒干系的诗文俯首皆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兰陵美酒郁金喷鼻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本日要说的这首诗,同样与“酒”有关,开篇30个字,就有6个“酒”字,而且可以说写出了饮酒的最高境界,古今无二。
且读:

《月下独酌·其二》

【唐】李白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是墨客李白的组诗作品,共四首。
个中流传最广的是第一首。
实在这第二首同样经典。

诗歌以“爱酒”提及,却不是说自己爱酒,而是天地爱酒: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酒星即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地如果不爱酒,地名就不应该有酒泉。
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进而得出结论:天地既然都喜好酒,那我爱酒也就理所应该了。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是酒的两种类型,古人将清酒比作贤人,浊酒比作贤人。
这里引用的是徐邈的典故。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记载:徐邈很喜好饮酒,但是当时曹操下了禁酒令,不许可饮酒,徐邈就偷偷喝,不能被创造,不敢堂堂皇皇说饮酒,于是就称酒清者为“贤人”,酒浊者为“贤人”。
宋代黄庭坚有诗句“可以忘忧惟有酒,清圣浊贤皆适口”亦是如此。

议论完天地,墨客进而论人。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此处“圣贤”不再是清酒、浊酒,而是指圣贤人。
此句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乐趣,不管是圣贤还是神仙,都喜好饮酒。
为什么呢?或许墨客在《将进酒》里的这句诗可以回答——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在诗歌的末了,墨客将饮酒提高到后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大道”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怎么没有创造呢。
墨客早已料到必有此问,于是在结尾,墨客故意卖了个关子: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墨客说:我只管得到醉中的意见意义,但是这意见意义是不能向醒者相传的!

实际上这饮酒的意见意义,墨客传了吗?传了。
没传,前面写了那么多是什么内容呢。
既然已经传了,为什么墨客还说:勿为醒者传。

这里墨客说的实际上不是饮酒的乐趣,而是墨客饮酒背后的苦闷。
须知这组诗的名字是《月下独酌》,一个“独”字已可见墨客心境。
故此墨客这里说的是墨客饮酒背后的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墨客这首诗并不是要突出自己多爱酒,自己写这首诗并不是要诡辩自己爱酒的缘由,而是一种怀才不遇、仕途不畅的自我排解。
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只不过毕竟是李白,不同于凡人,在孤寂失落意中依然难掩豪迈旷达、狂荡不羁的个性。

每每读到此诗,十二总是不禁感慨:此诗只应太白有,人间难得他处闻。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