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人眼中,李商隐一向以咏史诗和爱情诗著称,但却忽略了实在他也是一个叙事诗的高手。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北青萝》,就李商隐年少时历经千辛万苦遍寻高僧,大彻大悟时写下的一首禅诗,被誉为其平生境界最高的一首诗,特殊是末了一句值得一读再读。
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李商隐历经千辛万苦写下生平境界最高一首诗静不下来时读一读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值得把稳的是,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才15岁,与后期陷入朝堂牛李之争后的他比较,这个时候他是纯挚而乐不雅观的。
此时他本在玉阳求学,诗题的“北青萝”是一处山名,听说山中有高僧他便独自前往探访。

诗的首联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点出自己寻僧的韶光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而目的地是山中的一个茅屋内。
墨客却奥妙地用了“茅屋”和“孤”字,道出了高僧的清高和阔别俗世。
这也为后两句的难寻埋下了伏笔。

颔联写探求的过程,墨客从面前的景物出发,落叶纷纭,遍山寒云,却不知人在何处。
这两句的高明之处,表示在对路上景物的选择上,既道出了自己寻僧的辛劳,也可见高僧所居之处的宁静。
而在遣词上,对仗也是极为工致的,“人何在”和“路几层”两个感叹的问句,将墨客求学心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终于峰回路转了,墨客没有用一个过渡词语,而是借用钟声,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将这位高僧一笔带出。
对方靠在一枝青藤上,独自敲磐,看上去是那么闲适。
在这里墨客再用了一个“独”字,与第二句中的“孤僧”遥相呼应,又与后一句的“一枝藤”相对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高僧独处的宁静画面,极具美感。

末了一联是墨客的感悟。
在历经艰辛,看着面前的一幕,墨客心中的统统爱恨都彷佛放下了,于是天下的纷纭扰扰在他眼中都变成了微尘,李商隐已司理解了如何用淡泊之心面对个人荣辱。
虽然有人说后来他并没能做到,但在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宁静的,或许这就够了。

纵不雅观全诗,写作手腕与李商隐后期的诗比较,措辞直白简练,少了些朦胧多了些坦直,虽用字算不得多高明,但却层次光鲜,格调高超。
特殊是末了一句“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更是给人以启迪的千古名句。
当心里被各类骚动牵绊,无法安静下来时,读一读这首诗,或许能和李商隐一样,找到少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