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怀素草书《秋兴八首》碑拓

草书入碑 怀素秋兴八首碑拓不雅赏

唐怀素草书《秋兴八首》碑拓(缺一页)

唐怀素草书《秋兴八首》碑拓(今人墨迹替补页)

唐怀素草书《秋兴八首》碑拓,纵153,横68厘米,唐代怀素书。
该碑上款有楷体“秋兴八首,怀素书”七字,其下有印章一枚。
下书草体"怀素书"三字,其下又有印一枚,碑文左有“后裔孙通浩”字样,疑为勒石者。

杜甫《秋兴八首》诗词原文: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解析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天景色,寄寓墨客自伤流落、思念故宅的心情。
玉露:秋日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日在云安,今年秋日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异日:昔日,指多年来的困难岁月。

  6.故宅,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薄暮时急匆匆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薄暮时急匆匆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宅。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奥深厚……

赏析

一、  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常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便是在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这八首诗,是完全的组诗,因景寄情,既抒发了墨客流落之感、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托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叹与悲哀。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述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天景色,以此来衬托情思。
“江间”句写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
这两句所写的自然征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第三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顾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还乡的心。
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
第四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墨客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

  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哀。

  二、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躲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墨客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拥,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
王船山在《唐诗评比·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落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
前三首写夔州秋天景色,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便是这组诗的紧张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晚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天景色而引起的国家兴衰、出生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顾,今昔比拟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闷烦闷。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
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抑扬,悲壮悲惨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范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首章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墨客焦虑烦闷、伤国伤时的心情。
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

  起笔挺言不讳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韶光。
“玉露”即白露,秋日,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墨客所在。
二句下字密重,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的悲壮景象。
“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全体天地之间充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彭湃,天翻地覆,是面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势。
当时土蕃入侵,边关急急,处处是惨淡的战云,虚实兼之。
此联景物描述之中,形象地表达了墨客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出息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滚起伏的忧思与隆盛不平之气。
把峡谷深秋、个人出生、国家沦丧席卷个中,波澜壮阔,哀感深奥深厚。

  [1]颈联由连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怀,即由秋日景物触动羁旅情思。
与上二句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
“异日”即昔日,去年秋日在云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对丛菊,故云“两开”,“丛菊两开异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堕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
“故宅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宅。
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堕泪,心总顾虑着故宅。
墨客《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
此处写得深奥深厚蕴藉,耐人寻味。
身在夔州,心系故宅,为下七首张目。

  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景象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匆匆的砧声。
白帝城在东,夔州府在西,墨客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之声。
砧杵声是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
砧即捣衣之石。
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困难,故能结上生下,下面接着写夔州孤城,一气蝉联。
钱注杜诗称:“以节则杪秋,以地则高城,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匆匆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喷鼻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赏析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

  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点明北望的地点“夔府”,“落日斜”点明韶光。

  夔州地处群山之间,又值落日斜照,这深秋薄暮的景致对付一个命运坎坷、沉沦腐化天涯的人来说,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
是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昼夜思念的长安。
“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组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
”长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
京华亦即故宅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个中深悲。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至广德元年 (公元 763 年) 虽告结束, 但边患并未消弭, 吐蕃、回纥、党项羌等族乘虚而入, 在北方和西方不断侵扰。
藩镇拥兵盘据, 战乱时起,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大唐王朝再也无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颓势。
杜甫饱尝战乱之苦, 历经艰辛, 辗转入蜀, 依好友严武居于成都。
孰料严武不久去世, 杜甫难以存身, 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 于代宗大历元年 (公元 766 年) 到达州, 滞留于此。
墨客长期流落, 备尝艰辛, 晚年多病, 故交零落, 壮志难酬, 慨丛生, 遂在孤城的暮色中, 他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 长安是唐王朝的都城, 是国家的象征, 墨客忧国忧民, 墨客虽然晚年多病、出生飘零却时候关怀国家安危。

  “每依北斗望京华”,不但写出长安的方向,写出夔州与长安迢遥的间隔,而且更能表达一位忧国忧民的墨客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北斗来比喻长安,实际上是借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来表达墨客对唐王朝的刚毅之意,墨客始终情系国家,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把怀念京华与出生之感紧密交织。
槎指木筏。

  《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旧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故云“实下”,“实”,实实在在,真的。
即“听猿三声实下泪。
”金圣叹认为“实”字用得好 ,《选批唐诗》卷三 : “此是身历苦境 ,故下一‘实’字。
”墨客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困难: 参加科举应试不第, 长安十载干求奔波, 又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 生存无着, 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苦处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
墨客流落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
这句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不仅加重了悲惨的气氛,也陪衬了墨客的心情。

  “八月槎”化用典故,古书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乘槎回来。
此传说后来附会到张骞身上,说张奉汉武帝命,寻黄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牵牛宿旁。
”杜甫《有感五首》亦云 : “乘槎断 ,无处觅张骞。
”肃宗上元二年,严武以兵部侍郎出任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
杜甫希望能有机会随严武一同入朝,回到长安,实现其政治空想。
但不幸严武溘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
故云:“奉使虚随八月槎。
”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欲望落空,回长安犹如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
与“孤舟一系”句相照料。
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
两句写出墨客羁旅流落归期无望的痛楚悲惨心情。

  “画省喷鼻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伏枕,伏于枕上。
在这里引申为卧病。
山楼指白帝城,堞,指城上的短墙。
画省,即尚书省,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杜甫在严武幕府的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 只是个虚衔。
他当时十分希望能随严武入朝而经引荐蝉联京师 , 在尚书省供职。
不过这个欲望未能实现 , 他因此引以为憾 , 在《秋兴八首》这组追怀故国往事的诗中几次再三流露出来 , 如前头“奉使虚随八月槎”一句 , 以浮槎上天为喻 , 说自己还朝的意愿徒然落空。
“画省喷鼻香炉“指在尚书省轮流值班。
唐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有轮流值宿于省属的老例。
尚书省署以胡粉涂壁,画古代贤人义士在其上,以是称“画省”。
喷鼻香炉,尚书省上朝时,有侍女二人捧炉焚喷鼻香从入。
伏枕,表明墨客年迈体衰。
画省喷鼻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面前现状,是实。
墨客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喷鼻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事情,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天子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这句写出了墨客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
“山楼粉堞隐悲笳”又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
远处白帝城的墙外模糊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墨客已经很痛楚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墨客无限的愁思和感慨。
万籁俱寂的深夜,时时传来凄厉军笳声,山城的环境真是无限凄凉。
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宅与夔府孤城之间往来来往,情极悲惨缠绵。

  墨客曾经有青云之志,将满怀希望寄于开元盛世, 他来到长安,想实现自己的空想, 在那里他参加科举应试, 投诗向权贵人物乞求荐举, 向玄宗献赋, 上表陈情, 哀求重用, 为了得到实现空想的一席之位, 他在“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墨客回忆起以前的各类悲心,又想道现在自己滞留夔州,“虚”奉义务, 孤舟难返, 纵有忧国之心,又有何力能正乾坤? “画省喷鼻香炉违伏枕” 久违于朝廷的墨客处于如此欲忘国事不能, 欲正社稷无力之进退两难田地,以是在夔州的苍茫秋色中, 闻笳声更哀, 夜不能寐。

  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面远景物。
玉轮从照着藤罗移到照映着洲前芦荻花上,描写了夔州冷落的秋色既暗示1韶光的推移,又用藤罗、芦荻展现萧瑟的秋光,这让墨客感到无比的孤独悲惨。
一位由薄暮日落到中夜夜阑,卧病山城,翘首北望,徘徊流连,夜不成眠的抒怀主人、墨客形象,已塑造得维妙维肖、如在面前了。
两句以景结情,含有无限情思。
由景物时序推移暗向第三首过渡。

  这首诗紧张是描写夔州秋日夜晚的景致。
第二句每依北斗望京华是从第一首故宅心而来,它承上启下,是全篇的关键之笔。
下面四句都是环绕望京华三字落笔。
整首诗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诗把峡谷的深秋,墨客个人出生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
这种既节制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履历中最深刻的感情交融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措辞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力,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
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墨客”(《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履历之谈。

  反复利用了循环往来来往的抒怀办法,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组诗的大纲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
反复利用了循环往来来往的抒怀办法,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循环往来来往是《秋兴》的基本表现办法,也是它的特色。
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蜜意感,增强艺术传染力的浸染,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第二首,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来来往。
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这是第一次反复;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喷鼻香炉”。
这是第二次往来来往。
联翩的回顾,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
这是第三次反复了。

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1)。

  信宿渔人还泛泛(2),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3),刘向传经心事违(4)。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释](1)翠微:青的山。
(2)信宿:再宿。
(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
抗疏:指臣子对付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5)轻肥:即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悄悄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每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时令,燕子仍旧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天子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
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当年。

  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释

[1]这一首是感叹长安时局多变以及边疆骚动。
广德年间,宦官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荡,并曾一度盘踞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组诗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顾长安。

  [2]闻道:听说。
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革,不便直言,故云“闻道”。
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革,场合排场不明。

  [3]百年:指代生平。
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革,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4]第宅:府第、住宅。
新主:新的主人。

  [5]异当年:指与旧日不同。
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各类变革,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朝又换一拨。

  [6]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
金鼓震: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7]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函。
驰:形容紧急。
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8]鱼龙: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9]故国:指长安。
平居:指平素之所居。
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大意

第四首一安史之乱为中央,写长安近况,是八首的枢纽。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革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弈棋”言中心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革急匆匆,比喻贴切而形象。
“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
“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官场浮沉出生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详细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是昨非,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
中心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祸。
“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
“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
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出生凄苦、晚年潦倒的情形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墨客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
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宅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次青琐点朝班。

注释

[1]这首写对京都长安宫阙的想望,通过回顾当年早朝的盛况与今日的沧江岁晚相比拟,抒发了浓重的今昔之感。

  [2]蓬莱宫阙:指大明宫。
蓬莱,汉宫名。
唐高宗龙朔二年(662),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
南山:即终南山。

  [3]承露金茎:指神仙承露盘下的铜柱。
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神仙承露盘。
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
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4]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
降王母:《穆天子传》等布告录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
《汉武内传》则说西王母曾于某年七月七日飞降汉宫。

  [5]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
《列仙传》记载,老子西游至函谷关,关尹喜登楼而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知有贤人过函谷关,后来果真见老子乘青牛车经由。
函关:即函谷关。
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候。

  [6]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
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
唐玄宗开元年间,萧嵩上疏建议,天子每月朔、望日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用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瞥见,等到坐定之后,方令人撤去羽扇。
后来定为朝仪。

  [7]日绕龙鳞:形容天子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环抱。
圣颜:天子的边幅。
这二句意谓宫扇云彩般地分开,在威严的朝见仪式中,自己曾亲见过天子的容颜。

  [8]一:一自,自从。
卧沧江:指卧病夔州。
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

  [9]几次:言立朝韶光之短,只不过几次而已。
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
后亦借指宫门。
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
此二句慨叹自己晚年阔别朝廷,卧病夔州,虚有朝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之名,却久未参加朝列。

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顾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2]

注释

[1]本篇慨叹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城满目疮痍。
墨客在万里之外的瞿唐峡口,回忆昔日玄宗游幸曲江的盛况,对自古帝王州的今昔盛衰变革,不胜感慨。

  [2]瞿唐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
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4]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
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建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
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5]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
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
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
史载,安禄山叛乱的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惨恻。

  [6]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富丽。
黄鹄:鸟名,即天鹅。
《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
”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7]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富丽的游船。
锦缆,彩丝做的船索。
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8]歌舞地:指曲江池苑。
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顾。

  [9]秦中:此处借指长安。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

[1]本篇写长安城昆明池盛衰变革,自伤流落江湖。

  [2]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

  [3]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
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练习水兵。
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汉书·食货志(下)》:“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4]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
《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在今斗门镇东南的北常家庄附近有一小庙,俗称石婆庙。
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约190厘米,即汉代的昆明池的织女像。
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
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

  [5]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
《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
常鸣吼。
鬣尾皆动。
”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6]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
秋日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别号雕胡米。
此句是说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浓密。

  [7]莲房:即莲蓬。
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
中二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

  [8]关塞:此指夔州山川。
极天:指极高。
唯鸟道:形容道路嵬峨险要,只有飞鸟可通。
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

  [9]江湖满地:指流落江湖,苦无归宿。
渔翁:杜甫自比。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喷鼻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候, 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释

[1]比篇回忆昔日在长安畅游渼陂之情境,慨叹青春献赋之豪情不再。

  [2]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
《汉书·扬雄传》:“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昆吾。
”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
《三辅黄图》卷四:“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
汉武帝为离宫别院,禁御人不得入。
往来游不雅观,止宿个中,故曰御宿。
”逶迤:道路弯曲的样子。

  [3]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
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
渼(měi)陂(bēi):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
陂,池塘湖泊。
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

  [4]喷鼻香稻啄馀鹦鹉粒:纵然是剩下的喷鼻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
本句为倒装语序。

  [5]碧梧:纵然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同上句一样,是倒装语序。
此二句写渼陂物产之美,个中满是珍禽异树。

  [6]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
相问:赠予礼物,以示情意。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7]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
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8]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富丽艳丽的文笔。
《南史·江淹传》:“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干气候:喻指自己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讴歌。

#我要上头条##书法互换圈##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