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荞麦花,如雪覆平野。
——宋·陆游《秋郊有怀》
山坳里的这片荞麦,正是盛花期,远了望去,那簇簇绽放的花,如霜似雪,席天卷地,遍野云锦。微风拂过,荞花柔柔蠕动,细语低吟,发出轻颤的沙沙声,把阵阵芬芳散满山坳间。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喷鼻香。
——宋·王禹偁《村落行》
这一片诗意盎然的白茫茫花海,让民气驰憧憬。
喷鼻香粳饱熟云翻浪,荞麦新开雪作花。
——宋·袁说友《饯金使出北关风雨大作》
置身荞麦田里,绛红枝条上那心状叶,绿得残酷,绿得新鲜;细细的直直的红红的茎,擎起簇簇玲珑轻灵鲜嫩的小小白花,朴素极了;荞花枝条随风摇荡,像姑娘的洒脱秀发温馨典雅,好看极了。它美得素雅,美得可爱,这一幅幽美的水墨图画,教民气旷神怡。
晓入飞泉带月华,山如相识路如家。
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
——宋·曹勋《到飞泉》
荞麦花貌不出众,单看小花一朵朵很眇小,如村落庄里最不显眼的邻家小妹,朴素、腼腆;可说声开,千万朵同时展蕊,各处瑞雪,无寒而喷鼻香。能开出荞麦花儿这样辽阔的气势,形成浩浩花海的,除了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再难得一见。南宋墨客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说:“荞麦,叶青、花白、茎赤、子黑、根黄,亦具五方之色。”荞麦的绛红枝,泛着油光;翠绿叶,温润如玉;细细碎碎、密密麻麻的小白花,在微风中摇来晃去,是秋日山野一道最典雅、最清纯,也最新奇的风景。
门墙多古意,耕钓作生涯。
菽米散鱼子,莲根拔虎牙。
弄孙时掷果,留客旋煎茶。
颇动墨客兴,满园荞麦花。
——宋·戴敏《郑公家》
荞麦花是不入流的花朵,它悄悄地成长,悄悄地绽放。素面朝天、不起眼的荞麦花,却“颇动墨客兴”。清代文人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就说:“荞麦为五谷最下之品,而其花殊娇艳。” 听说,荞麦痴恋月色。故而墨客笔下的荞花总是伴着月色。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唐·白居易《村落夜》
木落山空秋最多,登楼无奈月明何。
老僧得句诗偏好,夜雪涨溪荞麦花。
——宋·释云岫《秋夜看月》
马前怪底犹明月,路转满川荞麦花。
——元·张养浩《行水灾郊野》
北宋陈师道在《后山丛谈》中记载:“中秋惨淡,天下如一。荞麦得月而秀。中秋无月,则荞麦不实。”看来荞麦恋月恋得不是一样平常呀。
月午篱南道,前村落半隐林。
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
——唐·储嗣宗《村落月》
不妨试着还原一下诗中场景:唐代一个树荫半遮古意浓郁的山村落外,三五之月中天映照。墨客归家的竹篱小道边,一溪闲静的月光,半山散漫的荞麦。荞花融到月光里,浑然一片,一望无际。这种美,美得纯粹,美得真实,又出人意料,孤寂的墨客禁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喜惊叹:“荞麦露花深”。
病去身轻试杖藜,满村落荞麦正离离。
照溪自叹尚微瘦,趁渡人言殊未衰。
草塞瓶头沽浊酒,花篸笠顶引群儿。
裴回不恨归差晚,正爱青灯映竹篱。
——宋·陆游《纵步近村落》
阡陌蛇隐,灯映竹篱,秋风阵阵,浊酒一杯,小儿嬉戏,病去身轻,此时,荞花正像无数粉蝶肆意骚动山野。这清新喜人的景致,给萧疏的村落庄涂抹上一层暖暖的亮色,让久病的人没有了暴躁,顿觉神清骨秀。
送客出城秋已凉,太行南上楚天长。
顺承门外斜阳里,荞麦花开似故乡。
——明·刘崧《送别叔铭出顺承门》
墨客青睐荞花,还由于荞花开出了故乡的温馨、亲人的思念。你听,历代墨客是如何描述荞花开时思乡念亲的: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唐·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露浓红透棠梨叶,风紧落疏荞麦花。
马首渐东京洛近,小寒无用苦思家。
——宋·郑刚中《立时口占三绝)
催排荞麦花开日,点勘梧桐叶落时。
鸦噪晚,客思归。——元·长筌子《鹧鸪天·秋》
行行数里犹回顾,秋雪满山荞麦花。
——明·吴兆《别九西岳二绝》)
……
明发占鸡唱,停骖数暝鸦。
半生多在路,旬日九怀家。
照水芙蓉色,满园荞麦花。
归田何日是,对客话桑麻。
——宋·胡仲弓《明发》
相对付墨客的青睐,荞麦却是村落夫的“桑麻最爱”。上古的《神农书》中就记载有关荞麦栽种的历史。它虽没能跻身于五谷之列, 却是田舍的“救灾”作物。
千里还经赤地连,老农作苦也堪怜。
来牟不复歌丰岁,荞麦犹能救歉年。
山色浅深秋泼黛,田毛高下晓披绵。
天公莫遣霜如雪,小儿百姓嗷嗷要解悬。
——宋·胡铨《夏旱至秋田家种荞麦以补岁事》
荞麦适应性强,它不讲究地场孬好,最贫瘠的瘦地都能用来种荞。
平地栽桑麻,山头种荞麦。
——宋·严羽《涂山操》
种在哪儿,就长在那儿。荞麦生养期短,成长能力强,适播韶光长,是夏日灾后空想的填闲补种作物。农耕社会的人全靠它度过灾年。
种豆已去世种荞麦,举室典尽作一掷。
秋禾惟有此种晚,九日来雁可得食。
秋来雨气亦飞扬,耳中常常闻点滴。
老农愁疾转相庆,已见荞花满地白。
哀哉西风一夜狂,荞麦杀尽中秋霜。
——清·韩公夏《梦周荞麦霜》
如果夏播作物遭了灾绝收,且节令已过,种别的庄稼都来不及了,这时候,只能种荞麦救灾。
《神农书》里说:“(荞麦)生二十五日秀, 五旬日熟。”从“三伏天”过后播种至霜降时节,能成熟的粮食作物,只有荞麦。
下种三天,荞麦就破土萌芽,三十天着花,五十天就能收割入场。即便是立秋往后再种荞麦,依然能有收成。
据《宋史》记载:太宗景佑三年,礼官宗正请天子每岁秋季月尝豆尝荞麦,以表示关心民间疾苦。荞麦虽说是一种粗粮,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面粉是奇缺之物。荞麦面是当时村落庄少有的面粉替代品,过年时一碗喷鼻香气浓郁的荞麦面饺子,是儿时难以忘怀的幸福味道。
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
——宋·陆游《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
荞麦浑身都是宝:荞麦花是最佳蜜源;荞麦秸可以作饲料,也可以当柴烧;荞麦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伙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明显药效功能。
《本草大纲》里说,荞麦性甘味凉,食之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对治肠胃积滞、慢性腹泻亦有疗效。中医认为,荞麦有较好的降落胆固醇的浸染,对脂肪肝亦有明显疗效。多吃荞麦可以帮助掌握血糖、血脂和体重。用荞麦壳做的枕头芯,冬暖夏凉,能清热解毒,改进就寝,而且还有健脑、安神、明目、解除疲倦的功效。
了望平畴莽苍间,花开荞麦雪斑斑。
——清·范咸《北行杂咏》
秋色渐浓,清霜淡雾,荞花萼瓣晶莹剔透,凝着白露。白云悠悠飘过,荞花柔柔伸展,淡雅飘喷鼻香,山坳里分不清哪是天上的云,哪是地上的荞麦花,十全十美,如梦如幻,恍若走进了皑皑白雪的北国。
夜来更下西风雪,荞麦梢头万玉尘。
——宋·杨万里《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喜好荞麦花,是由于它不像春花那样春意盎然,也不像夏花那样残酷多彩,更不像冬花那样纯洁超然;它犹如月影碧潭,静美有加。荞花如雪,在清风里开阔荡绽放。这种自自然然、来自泥土的朴实与清新,我喜好……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等西席。喜好写作。传授教化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