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驰张。吕公矶钩,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派,女回于匡;外洋有鳦,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龙蛇之蛰,俾它可忘。玫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这首诗的答案连起来读是\"大众鲁国孔融文举\"大众(孔融字文举)。孔融的这首离合诗,现在已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制作的完全而成熟的字谜了。这一期间,除了诗歌形式之外,人们还常常借助措辞以外的实物来隐曲地表达笔墨之谜。
《世说新语·捷悟》记载,杨修做主薄时,一次为曹操建筑国府。在始构屋架时,曹操出来巡看,颇不中意。于是在相国府门上大题一个\"大众活\公众字,不发一言就离开了。杨修一见此字,立即叫人把相国府的门拆去重修。他说:\"大众'门'中加'活'字,便是'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小了呀。\公众这件事传开之后,曹操的制谜之巧,杨修的辨谜之捷,都被当时人们传为嘉话。
到了两晋南北朝期间,字谜就已经盛行了。不少文人绅士都嗜好字谜,引为雅乐。晋朝的潘岳、南朝宋国的谢灵运、谢惠连、鲍照,齐国的王融,梁国的萧巡之、陈沈炯等人,都制作了许多类似孔融的离合体字谜。当然,从这一期间的制谜技巧来看,有了很大发展。在离合笔墨偏旁之处,还揉和了象形、比说、会意以及名物文化等许多方法,对后世字谜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宋元明期间,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而是浸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条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各类痕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民百姓,皆以谜为乐,以谜为戏,竞相预测,蔚为一时风气。
宋元时期,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作一种技艺,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赢利谋生。个中的佼佼者,竞能名播四方,流芳百世。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记:\"大众商谜者,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瘦语。……杭之猜谜者,且言一二,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记问博洽,厥名传久矣。\公众正解释了当时字谜盛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爱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奉告,我们将尽快删除干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