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源上来看,元宵、七夕都与爱情主题无关

元宵节起源于秦朝,在汉朝被正式确定。
汉文帝时敕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敬拜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以是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按照玄门所说,元宵节是三元中的上元节,又称元夕。
以是说,元宵节最早是规定来敬拜天地宇宙的。

七夕节起源于汉朝,在魏期间被正式确定。
宋书《梦粱录》描述: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
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不雅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
七夕节最早是女子节或者女人节,紧张内容是祈愿自己心灵手巧,以是叫乞巧节。

02

最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到底是哪一个是元宵节照样七夕节

从被授予爱情内涵过程来看,元宵、七夕各有不同

元宵节被授予爱情节日象征的起源,是一个从统治者到平民自上而下的过程,他的起源跟一个词联系到一起,那便是——宵禁 。
古代晚上基本都实施宵禁制度,即无分外缘故原由晚上不得出门。
但元宵节当天是例外。
就连平时被限定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嬉戏了。
这就为当时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男女供应了表达情意的机会,借着赏花灯的韶光为自己物色工具,传情达意。

七夕节成为爱情节日的象征,便是纯挚自下而上的过程。
由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在民间越来越盛行,直接推动了七夕节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03

从诗词描述渲染浪漫爱情程度来看,元宵节稍高一筹

随处颂扬的古诗词里面,对付元宵节中爱情的描述比较经典的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约吧”类型。
比如,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
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还有一种类型是伤离去类型。
比如,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对付七夕节爱情描述,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紧张是伤离去类型,比如,秦不雅观描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名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当然,元宵、七夕的诗词还有很多,但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写元宵节的要赶过一筹。

04

从节日发生的浪漫故事来看,七夕独领风骚

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影响太大了,乃至可以说这个故事直接把七夕节的内涵都给改变了。

从故事层面讲元宵节差一些,但并不是没有,比如,戏班戏《陈三五娘》中,陈三和黄五娘,也是在元宵节相遇。
在漫天的花灯里,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爱慕。
历经万难,有情人终成家眷。
再比如,《大明宫词》中周迅饰演太平公主灯会上重逢了美男子薛绍,一见爱慕,其时间点便是在元宵节。

05

一是韶光点重合度高。
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韶光差距不大,乃至在1938、1957、1976、1995年、2014年重合了5次。
二是都有标志美食。
西方人吃巧克力,东方人吃元宵。
三是烟火气都挺浓。
西方人烛光晚餐,东方人看花灯、猜字谜。

余光中说:“人家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我们的情人节便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