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春雨之美,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仲春春分寒食期间,春阴不断,春雨绵绵。
此时好雨,滋润津润青山草木,烟气叆叇,但是漫长的雨季也使得空气湿润,视野局促,心情低迷沮丧。

此时春寒料峭,且节序靠近寒食清明,每每是中国人万里兼程,赶赴家乡团圆祭祖之时。
中国人看重团圆相守,一年春夏秋冬,总有几个主要的节气节日,专为还乡而设,仿佛千里鹞子,一线而牵,又以实在的奔赴达成欲望。

但是若遇见极其连绵的雨季,道路阻隔,自然忧患和失落落并存,无论是在家乡和路上的人。

春雨停云诗词三首陶渊明的深奥深挚惆怅辛弃疾的悲感豪放

能够把这种春雨情绪和情怀写的深邃到位的,当属东晋的陶渊明
陶渊明虽然四十岁之后,挂冠还乡,隐居务农,终止了仕途进取和颠沛,但是他的很多亲朋好友,都在他乡,都在各自的人生路上,也只有仲春大节,可以一聚。
深谙离去苦楚的陶渊明,不单是个隐士,还是个善良深奥深厚的父老长辈,在家酿酒备席,等着亲人和朋友,遥遥万里归来。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再荣。
竞用新好,以招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匆匆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寔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 东晋 · 陶潜停云

停云,思亲友也。
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嗟叹弥襟。

那连绵低垂的云彩,停在的天空,洒下了霏霏迷蒙的小雨,所见之处,到处都昏沉一片,平坦的道路也在连绵的雨水中淹没。
雨下个一直,渐成雨灾。

我在家里东边的向路的亭子间里,独自喝着春天的酒,站在那里,伸着脖子等待朋友归来。

那连绵的云,停在天空,霏霏扬扬的春雨,到处都是一片阴暗,积水淹没了陆地,仿佛浩渺的江河。

我这里有美酒,我在这里思念朋友亲人,但是舟车不通啊。

我这里的树木,此时正是仲春,重新发出了翠绿的新苗,仿佛是用清新的成长,唤起人们的思念和感情。

人们都说,日月流转,人生就像征途,停不下来,那么有个小小的停顿,可以一起坐下来,倾诉平生,也算人生一大休憩和安慰啊。

有飞鸟翩翩飞到了我的庭院,两只鸟清闲站在庭院的树上,一唱一鸣。

我这里不是没有朋友,但是我却思念你,我的欲望现在不能达到啊,让人在这绵绵萧萧的雨中,伤感惆怅。

那么这个亲友是谁,在能够还乡时,却由于春雨成灾,没有准期归来。

而陶渊明站在亭子上,首先等待的便是他?想必是祖籍在此处,嫡系支属已经凋零的同乡朋友,陶渊明亦父亦友的等待守望,等待他的归来和团圆。

我喜好这首诗,由于那春天的风雨,如此低沉晦暗,春天的顾虑如此深奥深厚,等待一个朋友,如同等待自己的孩子,这中间有多少深奥深厚,慈悲,厚爱和顾虑。

而雨一贯下。

以春天晦暗的风雨表达深奥深厚阔远的思念,陶渊明写得深奥深厚憨实。
从此用停云,停在天空的云彩,代表永恒盘旋的思念。

那天上不走的春云春雨,是思念也是泪水吧。

而这种深邃关联的滋味,900多年的南宋辛弃疾深谙。

辛弃疾南宋从前金国人,世居山东。
但是山东原来是宋朝的国土,被金国强行武力征服,且实行的制度野蛮,汉人低人一等,处处被压榨剥削,死活没有保障。
一腔血勇和爱国的辛弃疾,二十二岁叛逆,告别父母亲眷,投奔南宋,指望规复河山指日可待。
但是到了南宋之后,南宋许给他英雄名号,安排他作转运使这样的闲置,一贯谢绝和金国作战,终其生平,辛弃疾和家人,隔着深深浅浅长江淮河,死活不能相见。

四十多岁的辛弃疾等白了少年头,终于和陶渊明一样,弃官归隐在江西,但是陶渊明归隐的是故乡,辛弃疾是无可奈何将他乡作故乡。

他选择在江西,大概也有着致敬陶渊明的想法,让这位900多年的隐士,安抚他躁动委曲的灵魂。

而陶渊明的《停云》,多少次打动了他,他在迢遥的北方,也有亲人在愿望守候。

在隐居江西的时候,他特意将自己的山居园林上造了一座亭子,叫作“停云”。
流传下来至少有十四首关于停云的诗词。
可以知道,他有多么的钟爱这座望远的亭子,来舒缓自己真切的相思。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

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

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

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嗟叹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东风。

日月于征,安得匆匆席从容。

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

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
”南宋 · 辛弃疾《声声慢 隐括渊明停云诗 》

这是在停云亭建好之后,辛弃疾险些完全化用了陶渊明的《停云》诗,写成的词。
不过辛弃疾的亭子是建在山顶或者山腰,视野更广,而他的情怀,是浊世离散,也更寂寥。

站在亭子之上,那霭霭停滞的云彩,霏霏萧萧的春雨更加连绵吧。

俯瞰之下,山河水漫,平地成江。

这样的风雨之下,那江上的舟船,道路的车马更加微小茫然,犹豫结束,风雨欺凌。

辛弃疾既是陶渊明的视角,也是风雨征途的孤舟颠沛感怀。

他嗟叹道,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那样为亲人朋友长久守望?

那么此时辛弃疾也已经四十多了,在他的北方故乡,他的父老或者多数凋零,大概他们还在等待他,但是那是其余一种形式的永恒,但是那旧庭院,可否有人真的打点?

而他像一只永久无法还乡的鸟,丁零威就算化成鹤,他已经无法飞回。

“甚矣我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顾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 南宋 ·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辛弃疾作好停云亭后,时常在这里登高望远,水声山色,尽收眼底。

他的隐居和陶渊明略有两样,陶渊明是真的厌弃仕途,且家中有庶母须要赡养,故乡故土,是真的乐意以去世回归。

而辛弃疾,无乡可归,只能寄托他乡更广袤的山河。
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革马裹尸还。
是豪放悲壮,也是无路可退的凄凉。
以是他和陶渊明不同,隐逸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英雄悲气,空置豪放。

我已经老了,惆怅平生的朋友,凋零离散,走到现在的还有几个?

我的头发已经白了,垂如三千丈的忧闷,不过是沧桑之后的笑对。

问什么,能够让我开颜喜好。
那便是我瞥见春天的青山,刚毅永恒间,自有春之娇丽妩媚,而青山和我相对,想必它瞥见我,亦复如是,以是相对欢畅。

这是名句,人到孤独至境,化身自然的一份子,灵魂得到大的舒缓,才有这样的清闲飞舞,之前李白也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辛弃疾到也不吝啬这种美和自傲,我和永恒的青山之间,情怀和风貌,都相似啊。

这种不相上下之感,是辛弃疾阅历真实的世事风云后的自傲感慨。
乃至比陶渊明更大气。
由于陶渊明将山水故乡做成末了的依赖,托体同山阿。
但是辛弃疾不属于这里,他和山水之间是真的平视状态,他是龙气生平。

辛弃疾站在停云亭上,说,陶渊明写下停云诗,便是这样的情怀和感慨吧。
陶渊明不屑那种为了名利卑微求人,以是甘心独自喝着自己酿造的劣酒,比起官宦美酒,当然味道差点,但是这也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和风骨。

辛弃疾也是如此,南宋如此不堪,辜负豪杰,他不归隐,只怕更在官场压抑憋屈。

但是有一点不一样,辛弃疾是背负国仇家恨,心中的那种不平愈甚于陶渊明。

以是他的思念,并谴责过缠绵,而是悲愤伤感,如同一声长啸,惊起天上停云,风起云涌,为他狂舞。

他的悲郁气息乃至超过了陶渊明。

我不恨我没有见到900年前的陶渊明,可以一把春酒,我是以为陶渊明没有瞥见过我,瞥见我在这样的压抑的春雨中,悲愤狂放,龙吟虎啸啊。

这人间间,这历史上,知道我的人,只有两三个。

陶渊明,算一个。

可以说,读陶渊明的停云诗和辛弃疾的停云词,都是极大的文学和情绪的震撼和享受。

春日多雨,情思郁积,你喜好他们的哪一首呢,你可有春雨中思念和顾虑的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诗词#

春蕨古诗六首:晓雨旋添山蕨菜,中林春雨蕨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