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义上来看,衬托便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腕。
详细来看,衬托可以进而分成正衬和反衬两类。
正衬便是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比如用美好的事物衬托美好的事物。
反衬则和正衬是相反的,反衬指的是反衬便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比如在古诗中常见到的“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景写哀情”、“哀情写乐静”等等。

比拟指的是把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列举出来进行比较。

从定义中可以得出,衬托的侧重点在于有主有次,比如“以静衬动”的紧张方面在于突出“动”,“静”只是用来衬托“动”;而比拟的侧重点则是没有主次,两个事物共同表现某种情绪。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进行详细的解释。

教招备考古诗表现手腕之衬托与比拟的鉴别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剖析:在这首词中,共提到了九种意象,整体构成了一幅萧瑟悲惨的秋天景色,呈献给读者的是一种暗淡的色调,在整首词的结尾写到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将作者的思乡之苦推向极致,前面的“哀景”便是正衬了作者的“哀情”。

采薇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剖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忆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纭满天飞。
离开家乡的时候作者依依不舍,但是对当时的景致描写是杨柳依依,一派活气;而在描写回到家乡的时候,人物心情该当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在景致描写方面,却用了大雪纷飞来形容,这样的表现手腕便是反衬中的“乐情写哀情”和“哀景写乐情”,用景致之美写心情之悲,并用悲惨之景写心情之乐。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在这首诗中紧张描写的内容是:华清宫外的雪之大,而宫里的雪飘落立即化掉。
宫内碧绿的树犹如帘子一样平常相互掩映,可是宫内没有人知道,外边的景象早已非常寒冷了。
通过宫内和宫外的比拟描写,更加光鲜的突出了这首诗的主题,即对唐玄宗和杨玉环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加剧公民的痛楚的批驳。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新苗,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剖析:在辛弃疾的这首词中,利用了比拟之处得地方在于本词的末了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作者将城中的桃花和李子花与溪头的荠菜花做比拟,共同表达啦作者热爱田园的感情,也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剖析:此诗一、二两句用“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渲染了“谷口”“春残”凋零的气氛,作者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

通过这几首诗词的剖析,可以看出衬托一定有主有次之分,突出解释个中的一个事物;比拟则没有主次,通过两种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共同解释一个主题。
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须要细细体会衬托和比拟的差异之处,从而准确剖析诗歌的表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