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无论诗、书、画、艺术,向来与教养密不可分。宗教题材的作品正是绘画艺术在这一方面的范例代表。
中国宗教流派浩瀚,个中影响最大的属儒、释、道三教。
孔子力学,世家出山,老子骑牛。历代绘画作品中此类题材不可胜数。
而在这些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有一类颇为独特,即表现儒、释、道三教和合的作品。
例如今天要来先容的这幅宋人画《虎溪三笑图》。
该画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虎溪三笑”传为东晋期间事,时净土宗初祖慧远修于庐山,送客从不过四件胡溪。一日隐士陶渊明,羽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虎溪三人大笑而别。
本幅构图饱满,意境阔大。蜿蜒的溪流之上,板桥古朴坡石高低错落,老树红叶弥漫。画面正中心着僧衣的慧远、着儒服的陶渊明、着道袍的陆修静相对而立,昂首朗笑,衣袂飘然。画中除绘紧张人物外,还绘有幼童三人,或牵驴或背笠,形态天真可爱。另有对树叶的勾画用笔周详,由近及远层层淡去,更增长了全画的空灵意境。
“虎溪三笑”故事中的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分别代表了儒、释、道三教。他们的“笑”代表的是“三教和合”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唐宋往后成为一种思想趋势,因此与此图同题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其余不少名家亦有表达类似思想的《三教图》、一团和气图等作品传世。
儒、释、道“三教和合”是中国思想史、宗教史与文化史的独特征象,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生动表示。三教相融,朗笑古今。这种海纳江河、原谅万物的心态在本日依然值得景仰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