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行路难”在唐诗中涌现过近百次
行路难,紧张用来比喻处世不易
按说大唐盛极一时,歌功颂德还来不及
为什么墨客们总抱怨“行路难”?
这路又究竟难成什么样子?
最有名的“行路难”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如果看到作者和题目就能“巴拉巴拉”一口气背完的,那么可以自己给自己默默点个赞了!
由于初中语文根基深厚,一看就没少被语文老师摧残!
不过这首诗之以是能当选入教材,不仅是由于其朗朗上口,易于理解,更是由于此诗颇有一番洒脱不羁的乐不雅观情怀!
李白以其文采博得玄宗爱慕,奉诏入京后,本想着能在朝堂上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得到君王重用,可谁知他却成了个写诗助兴的玩物,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开始浑噩度日,终极被小人离间“赐金放还”!
李白吟的“路”是自己的仕途,难在了玄宗不识他这匹千里马。不过好在李白天生乐天,别人看不上他,他自己却奇异自己!
虽然说着“行路难”,但却怀着满满的自傲憧憬波折山路之后的正道坦途!
就凭李白这幅风轻云淡的洒脱心性,这首“行路难”也该流传千古随处颂扬!
自然条件最艰巨的“行路难”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其一 (节选)
骆宾王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原绕毒雾,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季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当年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从前骆宾王被贬谪到西域边关驻守,走过山丘丛林,走过峭壁绝壁,又走上些坑坑洼洼的青泥坡,穿过寸草不生的蛮荒之地,到了水土不服的戎狄!
(那破地方)山川平原绕着瘴气,溪谷里面又连月下雨,道上的水频年地流,漂着树枝枯草,还有藤蔓攀着植物爬到险峰上面去的!
传说从军途中挺愉快,本日才知道自己被坑了!
当时的骆宾王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每天在这种没有一点文明气息的深山里面,动不动还犯个疟疾!
这么恶劣的环境,这么悲惨的人生,哀号一声“行路难”,只能算是吐露心声!
最悔不当初的“行路难”
从军行二首·其一
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此时的王昌龄还是个斗志昂扬的少年郎,一腔热血弃笔投戎,结果就到了这荒原里面,北风那个吹,枯草黄沙那个飞,呼呼卷着大风天地一片昏黄!
吃了十年的风尘,走了十年的风霜雨露,也没当成个将军,早知道这条从军路走得这么困难,我就该当踏踏实实当个文官!
王昌龄这从军路吃着沙子喝着冷风,混了十年也没混出头,终极还是抛兵卸甲,弃武从文,在三十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开启了他二十八年的为官生涯!
兜兜转转了一圈创造自己还是当个文官比较痛快酣畅!
估计这王昌龄又不知道是被谁的边塞诗坑蒙拐骗到边陲的,过了十年悲惨日子,熬了十年小兵路,怪只怪自己当年太年轻啊!
最令人浮想联翩的“行路难”
留赠偃师主人
许浑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许浑是晚唐的一位墨客,这辈子除了体弱多病常常免官教化之外,仕途顺畅,安享晚年,以是这首诗中的行路难该当便是作者脚下的路!
此时的许浑思乡心切,表面又风雪刚停,天寒地冻的雪窖冰天自然难行,外加上贰心中的归心阻碍了他前行,以是他说行路难!
若说此诗是晚唐,藩镇盘据,大唐王朝成了孤城一座,再也不坐拥千军,那此诗又凸显了许浑忧国忧民的心境,这路也不只是许浑走的路,更是大唐走的残喘之路!
再单说末了一句,“强尽”二字彷佛道出了许浑对离去朋侪的不舍之情,这“西出阳关无端人”自然会举步维艰行路难。不过再多想想又彷佛是许浑不胜酒力,旁边难堪又回绝不得,只有强饮,终极导致醉态朦胧,晃晃荡悠走路困难!
最隐晦的“行路难”
行路难
柳宗元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涧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哮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这是一首寓言诗,讲的实在是木匠们的生存之路十分困难,从来都只是奉命砍树建造宫殿,却从来都不栽树,导致所有木匠都十分担心宫中像汉武帝时柏梁台失落火和晋惠帝时武库失落火!
若是失落火他们肯定再也找不到建筑宫殿的木材,他们就要被定罪处去世了!
整首诗都在讲述木匠们的事情和忧虑,只有末了一句暗责君主只用不栽“栋梁之才”!
但实在这首诗称行路难,是在柳宗元等人的永贞改造失落败,他被贬之后所作的诗,而那些砍伐树木的木匠实在便是柳宗元自己的化身,他担忧君主一直地斩杀贬谪为国效力的栋梁之才,导致人才凋零,全体大唐的国度栋梁逐渐亏空,这样只能导致朝廷在用人之际无人可用,终极没有了皇室的宫殿也就没有了全体大唐!
柳宗元的整首诗完备在描述一个看似虚构的故事,但又与他自己的仕途和大唐的出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如此隐晦的故事若遗失落了柳宗元自己的创作背景,恐怕真会被理解成一则坐吃山空,竭泽而渔的寓言故事!
最危险的“行路难”
太行路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民气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民气是安流。
民气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喷鼻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去世。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这首诗开篇就写太行山能摧残马车的山路比起民气就像平坦大路一样平常。巫峡的急流比起民气就像和缓的流水一样平常。然后描写一对结发夫妻婚后不到五年,丈夫就变心了,纵然妻子容颜未改,以喷鼻香熏衣、艳服打扮,丈夫依旧闻不到喷鼻香味看不到妻子的精心装扮!
对此,白居易以为若生为人妇就像走在险峰急水里面一样困难,所有的苦乐都系在丈夫身上!
紧接着白居易就立即转到君臣身上,君主就像那位丈夫一样,白天还察纳雅言,晚上就赐去世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这君主的心思如此反复无常,让贤臣如妇人一样平常举步维艰,任人摆布!
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谏诗中的个中一首,之以是称为最危险便是由于白居易自己写这首诗也有被杀头的危险!
虽然宪宗看完诗后十分朝气,但好在有贤臣李绛劝宪宗广开言路,并且几次再三表明白居易这是一片忠心,这才保了白居易一条命!
不过白居易这种勇于进谏,不畏死活的精神也让这条“太行路”成了最危险的难行路!
最悲哀的“行路难”
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忙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这是杜甫在回成都草堂之前想象之中的草堂,河边的药栅被冲毁,新种的松树长得不好,但野竹子却长了不少阻碍了松树成长,杜甫决定要把野竹子都砍了!
如今他的生存全靠着严郑公,朽迈的都须要吃些延年益寿的丹药了,自从离开草堂在外流落三年来已经瘦得皮包骨了,现在才相信在这世上真的有难走的路!
不过杜甫表面说着自己的草堂植物,实际上却是担忧着战乱中的大唐!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四处流落,处处靠朋友接济。但纵然杜甫自己食不果腹,颠沛流离,贰心中还是想念着国家!
他讨厌那些趋炎附势的“恶竹”,由于他们随乱而生,他喜好俊秀挺立不随时态而变的松树,只可惜此时这些松树长得并不好,这些如松树一样平常的忠臣也并得志!
他自己就彷佛这被“恶竹”不断排挤的松树一样平常,终生不得重用,但他依旧抱着能够扶善除恶为国效忠的心!
杜甫曾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纵然“吾庐独破受冻去世亦足”!
而如今杜甫自己受饿受冻步步困难的时候,杜甫心中依旧想着国家,忧着贤臣!
如此忧国忧民的贤人却在兵荒马乱中过得贫寒疾苦,这是大唐的悲哀!
行路难,行路难,每吟一次实在都是每位墨客的人生写照和内心追求,无论是盛唐也好晚唐也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如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再苦再难也不至于兵祸不断忍饥受饿,与其跟唐朝人比谁行路难,倒不如比比谁更能扛过困难路?谁的作品和业绩能创造又一个万古长青旷古绝今的传奇之路!
【作者简介】龙越,诗词天下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