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前了。那时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亦即用上好的竹子记写镌刻事情和文章,此一片片的竹即称“竹简”。竹简的制作并不大略,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此“青竹”指绿色之竹),称其为“青”;然后,削发展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方面也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也叫达成)。“汗青”的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
从出土的古代竹简来看,长的竹简常用于书写儒家经典;短的竹简常用其记载诸子业绩及史传。因此“汗青”代称竹简再演化,人们便地一步又将其代称竹简所记载的“史册”了。
“史册”与“汗青”是同义词,当然可以通用。不过,在正式评论辩论历史记载意思的时候,还是多用“史册”。在诗词中,因平仄或是押韵以及亮音的须要,常有人喜用“汗青”。我国宋代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单独洋》诗中,就有家喻户晓的名词:“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