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一名“秋风第一枝”,别号“广寒秋”“蟾宫引”“蟾宫曲”“步蟾宫”“折桂回”“天喷鼻香引”,
它是元曲中属变革较多的曲牌,它是北曲双调“新水令”联套里第一支上板的过曲,险些是这个联套里不可或缺的一支过曲。
1、《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 〔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喷鼻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是一首闺妇思夫之作。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
这首曲子的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中;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生理与神色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缘故原由;末了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蕴藉的笔墨透露出少女心中所思。全曲一气呵成,夷易简朴而不失落风采,自然天成而弯曲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2、《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清代〕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销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该曲出自《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
此曲突出描述了战后南京荒凉残败,冷落冷落的景象,表达了因昔盛今衰而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冷落没落的人类社会环境形成了物是人非的情绪冲击,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3、《蟾宫曲·梦中作》
郑光祖 〔元代〕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喷鼻香。
唤起斟酌,待不斟酌,怎不斟酌!
这首小令题为《梦中作》,实在是将梦境与作者对往事的刻骨回顾领悟起来,采纳了亦幻亦真,以幻写真的方法。
此曲写情俗而不浮,艳而不冶,借用一些典故加以暗示,蕴藉不露。此曲以“幽梦”始,以“斟酌”结,中间逐层递转,或化用典故,或描绘景物,或勾勒人物,或内心独白,奥妙自然地构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一种缥缈的梦幻境界,使这首小令增长了一种朦胧美。
4、《折桂令·荆溪即事》
乔吉 〔元代〕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冬日的一个薄暮,乔吉来到江苏宜兴县境内一条通向太湖的小河荆溪岸边,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一时感从中来,于是发而为曲,写下了这首讽刺性很强的作品。
这首小令所描写的荆溪荒凉景象是具有范例意义的,它是元朝统治下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反响了在民族压迫和官僚地主压榨下被贱称为“南人”的江南公民的贫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狐狸样瓦”“乌鼠当衙”的阴郁现实的痛恨。
5、《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元代〕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顾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玄月九,登高游览,瞥见萧疏的秋天景色,瞥见一字排开横在空中的南飞的大雁,不禁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写下这首小令。
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天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天景色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觉得。
6、《蟾宫曲·送春》
贯云石 〔元代〕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模糊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讯问春天到哪里去了?落日下杜鹃鸟不住啼鸣,风吹落的桃花瓣随流水而去。远处一抹青山,芳草萋萋,隐约可见天涯的残霞。大好春光,随着柳絮要被吹到哪里去?追逐着淡淡的喷鼻香味粘在谁家门窗上?在这暮春的时节,昔日爱弹的琵琶,现在
这首曲子写暮东风景,表达了浓浓的惋春、惜春、伤春之情。全曲通篇用问答办法进行,词意迁移转变跌宕,题为“送春”,而全篇不着一个“送”字,处处不现“春”字,纯以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罗列来加以描述,别有一番情趣。
7、《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刘庭信 〔元代〕
想人生最苦离去,雁杳鱼沉,信断音绝。
娇样子容貌实在丢抹,好光阴谁曾受用?
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
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
欢欢畅喜盼的他回来,凄悲惨凉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去,鸿雁杳无踪迹鱼儿沉入深处,书信断,音讯绝。娇美的样子容貌好屈辱,大好的光阴有谁曾经受用,穷家的日子一每天难以支撑,才过了一百零五天上坟扫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昼夜晚祭灶的时节。实实在在的终年祈祷,孤孤零零通宵嗟叹,欢欢畅喜把他盼了回来,凄悲惨凉人已老了头发已斑白。
刘庭信的这组曲 《忆别》共十二首,通过一个女子之口,唱出与爱人离去的心情。全体组曲以“想人生最苦离去”为题旨,先用这一句概括,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述。这首就个中一首。
8、《折桂令 相思》
兰楚芳〔元代〕
可怜人病里残春,花又纷纭,雨又纷纭。
罗帕啼痕,泪又新新,恨又新新。
宝髻松风残楚云,玉肌消喷鼻香褪湘裙。
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
元曲多闺愁宫怨之作,而兰楚芳这首小令独以其纯朴平淡之文笔、轻缓沉郁之节奏及其朦胧意象的交叉跳跃而引人瞩目。
这首小令用语平淡,但叠词叠句的利用和跳跃意象的制造使其独具特色。而且还做到了“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显得既老练成熟,又清新自然。《太和正音谱》中说“兰楚芳之词如秋风桂子”,这个评价是较为贴切的。
9、《蟾宫曲·生僻清人在西厢》
汤舜民 〔元代〕
生僻清人在西厢,叫一张扬郎,骂一张扬郎。
乱纷纭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
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
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
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禁暗暗唤一张扬郎又骂一张扬郎,说不清心中的情绪。看东墙角着落花乱纷纭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下子,又絮絮叨叨缠着她说个没完。入夜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玉轮逐渐西下,风儿微微,纱窗开着一扇闭着一扇。终于梦见了同张生欢会,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觉肝肠寸断。
这是作者利用“借树着花法”的又一精品,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题材进行发挥。作品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摹人物形象,俱才能透纸背。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10、《蟾宫曲·弊裘尘土压征鞍》
白贲 〔元代〕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兼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
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
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伤感悲惨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这首小令描写了萧瑟苍凉的秋野景致,抒发了羁旅之人伤感悲惨的感情,意境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极其相似,但境界更为阔大,描述更为细致,构思和构造也有所不同,可以说各有千秋。
这首小令开头四句隐含旅愁,接着描述了一幅萧瑟悲惨的秋日薄暮图,篇末才点明“离人又在天涯”,把离愁乡思一气呵出。全篇措辞清丽,情景交融,其紧张特色首先是捕捉形象的手腕高明,其次是长于利用反衬的手腕,其三是衬字多,但多而不杂,利用得圆转灵巧,表示了郑光祖散曲创作的某些特色。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