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瘟疫、疟疾等多类病症,在古代统称为疫病。
在古代,疫病的病因繁芜难测、传染性强、治愈率低,因而人们对其充满恐怖。
由于对天下的认识有限,科学知识的缺少,于是人们就有了“疫鬼”思想,认为人间的瘟疫等是由于妖妖怪魅作祟所致。
《山海经》卷五《中山经•中次四经》中记载: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 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则竭,行草则去世,见则天下大疫。
于是,自古从朝廷到民间,就有各种驱除“疫鬼”的仪式活动。
后来,逐渐有了医学和医者的参与。但是“疫鬼”思想根深蒂固,难以肃清。
针对这种征象,人们自古就有干系记载。一些文人的作品里也不可避免。
而且,一些著名文人如杜甫、韩愈、元稹、温庭钧等都曾传染疟疾,东汉末期“建安七子”中的多人去世于疫病。
“诗言志,词言情”,诗词作品既表达了作者的所见所闻和生理感想熏染,也反响了疫病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例如《全唐诗》、《全唐诗补编》中,就有三百多首描写疫情以及与疫情干系的诗歌,作者数量达数十位。
弦歌行 (唐•孟郊)
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暗中崒崒拽茅鞭,倮足朱裈行戚戚。
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通过傩舞驱除“疫鬼”的演出活动形式。
酬乐天寄生衣(唐•元稹)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寄薛三郎中(节选)--唐•杜甫
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
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
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落真。
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
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
这首诗中写了作者患了“疟疠”的环境:“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节选)--唐•韩愈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
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中兴辰。
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谴疟鬼 (节选)--唐•韩愈
屑屑水帝魂,感激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
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
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
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治疗疫病的多种方法。
例如“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阐述了几种驱除疫病的方法:中草药、针灸和艾灸、巫师作法、道家画符。
大年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嫡持杯处,谁为末了人。
本诗描述了除夕夜的风尚,个中有通过尾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赶走瘟疫的场景:“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除日 (宋•苏辙)
年年最後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传说神医华佗曾经创制有“屠苏酒”配方。
后来“药王”孙思邈根据葛洪《肘后备急方》,低廉甜头了“屠苏酒”,治好了瘟疫。于是有了正月月朔饮屠苏酒的风尚传统,以驱邪防病。
本诗就描述了这种风尚。
这种风尚在许多诗中也有描述。
例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马之鹏的《除夕得庐字》中有“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王安石的《元日》中有“炮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对付疫病,宗教界一方面着力防疫,一方面也以诗歌的形式反响疫病、传播其教义。
例如唐朝羽士杜光庭作序的《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六十甲子歌》。
疾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先人们与病魔战斗的顽强精神代代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瘟疫越来越少。这是大胆、聪慧的中国公民科学防控的结果。
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毛泽东主席阅览6月30日的《公民日报》时,看到江西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的新闻。
他不禁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朝阳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屯子冷落悲惨情景的描写,反响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专横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落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
东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两首诗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光鲜的比拟浸染。
而且诗句意象光鲜,含蕴深厚,耐人寻味。尤其是个中的豪迈之情,鼓舞民气!
纵不雅观历史古今,相信我们一定能降服当下的疫情,迎来更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