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上,讽刺人或事物的诗词比比皆是。

如:五代期间,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

诗曰: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唐诗赠花卿有人说是讽刺诗也有人说是赞赏诗你怎么看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是花蕊夫人讽刺蜀主不战亡国,嘲笑文武百官被俘后的丑态,以表达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又如:唐代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诗是,杜牧面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感到忧虑。
看到的是灯红酒绿,听到的是淫歌艳曲,使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来讽刺统治者只知追求荒淫享乐,终将亡国的悲哀!

再如:唐代曹邺的《官仓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写的形象,惟妙惟肖,令人拍桌赞叹。
讽刺了大小官吏只管中饱私囊、不问军民疾苦的腐烂实质。

以上三首讽刺诗,写的露骨,骂得高兴,使人读后有种意犹未尽的高兴感。

但是也有一些讽刺诗写的委婉,写的空灵,有时会使人误以为是赞颂,比如杜甫的这首《赠花卿》,有人说是讽刺诗,也有人说是赞颂音乐的诗,那么我们就试着读一读,剖析一下,这首诗究竟是讽刺还是在赞颂?

诗曰:

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盛唐期间著名的现实主义墨客,俗称“杜工部”,被众人尊为“诗圣”。

顾名思义,看到《赠花卿》这个诗名,就知道是赠给花卿的诗,当然了这首诗并没有真的送到花卿手,而是意义上的赠予。

上联,“锦城丝管日纷纭,半入江风半入云”,开篇即给人一种情调欢畅的觉得。
锦城每天处处丝弦管乐响个一直。
美妙的音乐,一半随着江风飘向辽远的天涯,一半飘入了穹隆深处的云端。

这两句诗写的很美,使人能真切的感想熏染到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

下联,“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次闻”,这两句墨客描写的十分夸年夜,这么美妙的乐曲,犹如天上的仙乐,人间芸芸众生能听得见几次呢?

在古人看来,只有天界之仙乐才是最美妙的,以是墨客以“天上有”,来借此把锦城的管弦音乐之美,升华为仙的境界,来证明这些乐声的宝贵。

为什么说这些乐申明贵呢?由于古代的礼仪制度极为严格,音乐也是如此。
唐朝建立后,开国天子李渊既定下大唐雅乐之礼,“天子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也便是大唐各个阶层,所用的乐曲绝对要成规定法,稍有违背便是大逆不道。

那么有没有人敢来违背这个法条呢?当然有,便是杜甫这首诗,《赠花卿》题目里的花卿。

花卿别号花惊定,查不到他详细史料,但是他该当是位了不起的将军,由于在杜甫的另一篇《戏作花卿歌》里,有:“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足见花卿的威名有多大,刚刚学语的小儿,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害怕。

以是他曾由于平定叛乱,而被朝廷大加封赏,而花卿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肆他的士兵大肆抢夺平民百姓的财产,并且每次在宴席上僭用天子的乐曲,可谓目无朝廷,胆大妄为。

而这首《赠花卿》,杜甫便是在这种情形下写就的,可是诗里并没有半点讽刺的字词,和对花卿的明言指摘,因而后世有人说这是首讽刺诗,也有人说这是赞颂音乐,并无弦外之音的诗。

但是,宋人张天觉曾在论诗文的讽刺时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

不知朋友们怎么看杜甫这首《赠花卿》,究竟是讽刺还是赞颂?敬请您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奉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