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墨客都喜好宁静、淳厚的村落庄生活,他们描述秀美的田园风光,赞颂勤恳聪慧的劳动者,更抒写自己对山村落生活的喜好和神往。下面分享两首描写雨后山村落的佳作,清新宁静,悠然自适,更显一份清凉之意。
溪上遇雨
唐代:崔道融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崔道融是唐代墨客,曾担当过县令和右补阙,后因躲避战乱而四处奔波。他的很多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笔下的人物形象。墨客喜好村落庄生活,常常在作品中歌颂农人们辛劳劳作的场景。这首诗就抒写了雨后山村落的独特风情,也表达出墨客内心的喜悦之情。
墨客有一次在山村落碰着一场暴雨,于是便一边避雨,一边欣赏雨中景致。作者先以比喻手腕开篇,不远处的池塘回曲蜿蜒,雨水从半空中一直地倾泻下来,犹如抽丝一样平常。作者不写宏不雅观的落雨画面,只是描述出“雨脚”密集,从而引发读者对夏日雨景的想象,可谓工于刻画、详略得当。
次句进一步描写雨中景象,“野禽不起沈鱼飞”。这场大雨来势迅猛,那些在池塘边栖息的野生禽鸟,彷佛都有些惊惶失措,由于翅膀淋湿了,也无法振翅高飞。水中的鱼儿也受到惊吓,纷纭跃出水面,仿佛成了一个个“飞鱼”。墨客不雅观察细致,描述逼真,更富有情趣。
第三句转写人物,“耕蓑钓笠取未暇”。古代没有景象预报,人们都是看云识景象。不过夏天时景象变幻莫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会飘来黑压压的乌云。
大家虽然随身带了雨具,也觉得出情形有变,但农夫还未穿上蓑衣,钓翁也没来得及戴上笠帽,老天爷就迫不及待地将一场大雨倾注下来。“取未暇”三字,也仅有突出了雨水之急。
结尾表达出墨客的祝愿,“秋田有望从淋漓”。农业收成紧张依赖阳光、雨水和养料等,墨客看着雨水灌溉着农田,心中颇感欣慰,由于无需乡亲们辛劳担水,也保障了农田的收成。
作者多么希望到了秋旱时节,老天爷依然可以眷顾山村落,赏赐一场畅快淋漓的大雨。全诗如四幅精美的图画,描述了山村落中的雨景,情景交融,透出清凉。
雨过山村落
宋代:戴复古
雨过山村落六月凉,田田流水稻花喷鼻香。
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
戴复古,自号石屏樵隐,南宋著名墨客,作品富有江西诗派风格。墨客仕途不顺,便归隐林泉。他喜好村落庄中美好宁静的氛围,也常常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述丰富多彩的田园画卷。这首诗就展现出雨后山村落的秀美风光,才子陶醉个中,乐不思蜀。
首句交代韶光、地点和蔼象状况,农历六月本该灼热难耐,作者却用一个“凉”字,表达出一场大雨带来的清凉。虽然只是短暂的惬意,但总比烈日炎炎要好得多。
接下来的一句连续描述雨水给村落庄带来的变革,“田田流水稻花喷鼻香”。高温酷暑之下,田地里最短缺的便是雨水。这场及时雨缓解了旱情,也办理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稻子很快就要成熟,一场甘霖让人们彷佛闻到了一股扑鼻的稻喷鼻香味。作者采取虚实结合的手腕,令人遐想不尽。
后两句转为抒写墨客的轻松闲适,“松边一石平如榻,坐听风蝉送夕阳。”墨客担心这雨后的清凉很快就会消逝,于是便在松林里寻觅到一块平坦的石头。墨客舒适地坐在上面,一边欣赏着夕阳晚照,一边聆听着风中的蝉鸣。
比较这两首绝句,虽然不是名家名篇,却堪称上佳之作。崔道融的作品细腻生动、一句一景,不仅意象丰富,而且饱含了作者对村落庄的深奥深厚情绪。戴复古的诗歌毫无矫揉造作,信手拈来,如叙家常,将自己的真实感想熏染,绝不避讳地和盘托出,也值得后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