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字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操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不雅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熏陶情操,有益于康健和龟龄。南宋期间涌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办法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意见意义。
——题记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造诣并不算十分显著,但在高宗赵构的示范浸染下,南宋士子的书法激情亲切颇为飞腾,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理解有元往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期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激情亲切。这种书法激情亲切是当时社会文化激情亲切的集中表征之一。乃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激情亲切,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紧张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个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著为难刁难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紧张研究工具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期间书法家吴琚经典书法作品。
吴琚(约公元1189年前后在世)南宋书法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前后在世。紧张活动于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太宁郡王、卫王吴益之子,宋高宗吴皇后之侄。性寡嗜,日临古帖以自娱。习吏事。干道九年(1173)以恩荫授临安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安军节度使。复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时,知鄂州,再知庆元府。尝使金,金人重其信义。位至少师,判建康府兼守旧,世称“吴七郡王”。卒,谥忠惠。
吴琚好字画工诗词,尤精文字,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云:“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为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佳书为名山增辉。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
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脾气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教化,以是只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情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标致。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姣好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畅,即所谓“姣好”之意。
传世书迹有《伏自帖》《寿父帖》《识语并焦山题名》《行书五段卷》《急足帖》《杂诗帖》《七言绝句》《天下第一江山》《碎锦帖》《行书杂诗帖》等。《行书诗帖》现藏故宫博物院。诗帖已缺页。全篇用笔结体极似米体。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伏自帖》赏析
吴琚《伏自帖》,纸本,30.2×5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琚《伏自帖》,别号《不雅观使开府帖》,行书信札一则,分为前后两页。不雅观使开府相公疑是梁克家(1128-1187),《宋史》有传:淳熙八年(1181年),知福州,召除醴泉不雅观使。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仪国公。淳熙十三年(1186年),拜罢右丞相,授不雅观文殿大学士,进封郑国公。帖云“开府”,则知自福州归来未久,故此帖可系于淳熙九年。
释文:琚伏自廿二日具禀报之后,深虑旨挥未到,势不容留。遂将牌印牒以次官权管,姑作急难准假起发。方登舟间,忽领尊染,宠示省扎,如解倒悬。感佩特达之意,无以云喻,即星夜前迈矣。展望钩光在迩,兹得以略,切匃炳照。琚皇恐拜复。不雅观使开府相公尊兄钧席。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寿父帖》赏析
吴琚《寿父帖》,行书,纸本,行书,纵32.9cm,横48.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琚“性嗜书”,学米芾能神似。此帖为其行书代表作之一,乃淳熙末年为官襄阳时评论辩论宦途情状的一封尺牍。《墨缘汇不雅观》评为“初视之以为米书”。收于清宫旧藏《法书大不雅观》册内,钤有清代安岐印章。
释文:比总总附书,谅只不才旬可到。途中收十月三日手笔并诗,深以为慰。示喻已悉,襄州之行,非所惮也。不谓以常式辞免,就降改命。辞难避事,何以自文?不知阅古之意如何?今必有定论矣。十九日入京西界交割安抚司职事,廿日方得改差。札子已具辞免,且在郢州境上奉养回降。若省札更迟数日,则已到襄阳。郢去襄只二百余里,江陵亦然。岁晚客里,进退不能,势须期待月旬日方见次第。地远,来回动是许时,远宦非便,殆此类也。旅中灯下作此,言不尽意。余希加爱,不宣。十月廿日,琚上。寿父判寺寺簿贤弟。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识语并焦山题名》赏析
吴琚《识语并焦山题名》,纸本,行书,32.8 x 44.9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拼合了“不雅观李氏谱牒”、“焦山题名”二帖而成。两帖在内容上并无关联,书写的韶光也有差异。前者是吴琚在淳熙十三年(1186)时,追记不雅观唐代李氏谱牒所题的跋文中,感叹谱牒应受重视的一段笔墨。后者则是录抄了他在绍熙二年(1191)赴官襄阳的途中,于焦山所题写的笔墨。焦山位于镇江,是长江上的一座岛丘,由于景致幽美,许多文人书家多曾在此留下宝贵的墨迹。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行书五段卷》赏析
吴琚《行书五段卷》,行书,上海博物馆藏。体势欹侧跌宕,用笔圆厚峻峭,他的“米字”险些可以乱真。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笔墨,风格极为靠近米芾,具有高兴流畅,峭拔抑扬的特点。
释文:(一)票骑将军,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馀有里,合短兵,鏖皋兰下。
(二)毛伯成既负其才华,常称:“宁为哲人其萎,不作萧敷艾荣。”
(三)孙兴公作庾公诔,袁羊曰:“见此张缓。”于是以为名赏。
(四)(心)息相依,息调心静。入三(摩)地,兹尤简径。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入三菩提,此最权舆。
(五)乃得玉为衔饰,而直突敢伺蹶以指吝八方之骏。
此卷行书杂录不同的五段笔墨,风格极为靠近米芾,具有高兴流畅,峭拔抑扬的特点。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急足帖》赏析
吴琚《急足帖》,吴琚行书,墨迹,纸本。按吴琚另有《寿父帖》,收信人为“寿父判寺寺簿贤弟”,当亦此人。王文治跋此帖云:“董思翁云,学米书惟吴琚绝肖。黄华、樗寮,一枝半节,虽虎儿亦不似也。
释文:急足回,收书,忻审岁晏冱寒,所履康胜。示及告命已领,至认介注,多感多感!
已专人为寿,有怀并载前幅矣,兹得以略。琚上复。寿甫不雅观使太尉贤弟。毡已附纳。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杂诗帖》赏析
吴琚《杂诗帖》,吴琚行书,墨迹,纸本,每幅纵26.3横12.5厘米。诗十四首,诗句多不连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神物登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更无刘累,龙意茫然岂得知。
释文:忘归不觉鬓毛班,好事村落夫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行书望君诗帖,纸本26X12.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七言绝句》赏析
吴琚《七言绝句》又称《行书蔡襄七言绝句》。纵98.6厘米,横5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吴琚少数墨迹之一,是现存书法形式中最早的条幅作品。
释文: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喷鼻香山鸟啼。
这是吴琚少数墨迹之一,《七言绝句》诗文出自蔡襄《访陈处士》,它是吴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书挂轴之作,也是现在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上面没有署款,只钤“云壑书印”一印,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一组书屏之一。大字书轴适于悬挂欣赏,重在行气连贯与旁边高下字的呼应,吴琚此轴笔势较一样平常小字快速而强劲,结字紧密,以倾侧取势,高下字相映带,更为强调米芾行书的特色,同时期的陆游(1125-1209)与范成大(1126-1193)都有类似风格,可见一时风气,《宋元学案》提到范成大、陆游与吴琚“引为师友”,因此也可能在书法上相互影响。
这件作品笔画提顿之间但见纵恣自若的跃动感,一股洒脱意气随着笔触的流动,畅然而生。作品上虽无作者题名,但有“云壑居士”印,因此订为吴琚。吴琚书法善学米芾,由于书风酷似,受历代书家所赞称。苏东坡曾赞誉米芾书法“沉着高兴”,这句话用来评价吴琚的书法也算贴切。这幅作品不论线条与构造,都透露出彷彿米芾那般俊逸洒脱、高兴淋漓的神采,但是却没有一样平常米字里所见那种肆意纵横的习气。
这件作品的外不雅观形式称为“条幅”,它的涌现与当时鉴赏的喜好、住屋的营造变革,有着 极大的关联。书法作品从手卷到立轴形态的变革,大约开始逐渐兴盛于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之间。 这种条幅的形态原来是如宗教画或鉴戒画等,挂置在室内堂厅壁上作为励志养性的装饰效果。《七言绝句》是目前所见最早一件挂轴形式的行书作品。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天下第一江山》赏析
吴琚《天下第一江山》镇江北固山。明董其昌谓吴琚书似米芾而峻峭过之。以词翰被遇孝宗,孝宗常召其论诗作字,镇江北固山上镌有“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额乃琚书也。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碎锦帖》赏析
吴琚《碎锦帖》之一
吴琚《碎锦帖》之二
吴琚《碎锦帖》之三
吴琚《碎锦帖》之四
吴琚《碎锦帖》,纸本行书,纵28.7厘米,横6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恭谨温和,笔势姣好。吴琚脾气孤傲,爱好不多。在军中留守建康(今南京)的时候,他遍植古梅,赏梅养性。在寓所, 吴琚设维摩榻,每天闭门写字,日临古帖以自娱。吴琚善于正、行、草体。他取法北宋的米芾,并尽力模拟米芾,达到几可乱真的地步,这大概是受宋高宗赵构推崇米字的影响。他学习米书达到为所欲为而又不失落米书规范的田地,这不是一样平常人所能企及的。
南宋期间著名书法家吴琚《行书杂诗帖》赏析
吴琚《行书杂诗帖》卷,宋,吴琚书,纸本,手卷,六段,尺寸分别是:1、纵25.6厘米,横20.5厘米; 2、纵22.6厘米,横18.1厘米;3、纵24厘米,横16.2厘米;4、纵25.2厘米,横19.4厘米;5、纵26.1厘米,横24.2厘米;6、纵25.1厘米,横23厘米。行、草书,37行。
此卷以行、草书杂录古人诗句共十则,书于十纸之上,裱为六段,个中数则有缺佚字句。十则释文:
一、“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爲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二、“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写真虽是文役夫,我亦真堂作记人。”
三、“择材征南慕,潮落回鲸鱼。载感贾生恸,复闻乐(下缺)”
四、“擢天门,费厚坤。直帝阍,郁孤褰。污鳌鼋,崑仑(缺一字)。一峰蹲,势雄伟。恍仙村落,鵉鹤飜。楼不雅观掀,金碧紫(此字点去)繁。出(下缺)”
五、“将欲移。芳树垂绿叶,清云自逶迤。四季更代谢,日月递差驰。徘徊空(高下缺)”
六、“转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七、“扶桑升朝晖,照此嵬峨驾。高台多妖丽,浚房出清顔。淑貌耀皎口,惠心清且闲。美目扬(下缺)”
八、“一尾追风抹万蹄,昆仑玄圃谓朝隮。首(此字点去)回看世上无伯乐,却道盐车胜月题。”
九、“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早晚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十、“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养生客,试用此道推。”
此帖点划精意且多变革,风格生动自然,极似米芾书体,故尾纸清人曹溶题跋称此帖乃米芾所书,系误断。吴琚书虽极似米芾,然圆熟婉转,欹正互补,与米芾紧结险要之风自有不同。本幅无款署,钤“默盫”两方,另钤“默盫”半印两方以此知为吴琚所书。鉴藏印有“曹溶之印”、“洁躬”、“张伯驹印”、“京兆”等。此帖曾为清代张应甲收藏,后归张伯驹。1956年由张伯驹夫妇捐献故宫博物院。
吴琚三首诗文赏析注释译文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宋代:吴琚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苦处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酹江月:宋代:吴琚
玉虹遥挂,望青山模糊,一眉如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昼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不雅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水龙吟:宋代:吴琚
紫皇高宴萧台,双成戏击琼包碎。何人为把,银河水翦,甲兵都洗。玉样乾坤,八荒同色,了无尘翳。喜冰销太液,暖融鳷鹊,端门晓、班初退。
圣主忧民深意。转鸿钧、满天和气。太平有象,三宫二圣,万年千岁。双玉杯深,五云楼迥,不妨频醉。细看来、不是飞花,片片是、丰年瑞。
吴琚本意想做米芾第二,实在由于性情文化教化的不同,吴氏已自然而然地有了自已的特色。如米氏露锋较钝,而吴氏起笔露锋而尖锐。他在继续米氏书风的书家中,吴氏是最得其三昧的一位。
总之,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期特色: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著录。
南宋的理学家对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同样不甚关心,他们对付书法的态度完备环绕着理学展开,书法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学不雅观念的一个工具,这一定会使在书院学习的生徒对书法的认识产生影响。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崇拜的标准也由书法本身转移到了对书写者的学问、地位的崇拜上,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趋时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