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朝精彩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诲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墨客,有《王文成公全集》传世,个中有好几百篇诗文,他有三篇文章当选进了《古文不雅观止》。现在来看他的诗《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第一句的“夷”是平坦、安然的意思,有针言“化险为夷”,话危险为安然。“滞”是结束,不流利之意。飞锡,指锡杖,即和尚的禅杖。天风,天地之正气的意思。
全诗的意思是:统统困难险阻,就像天空中飘荡着的浮云,并不会凝滞在我的胸中。在安谧的夜晚,我思考着动荡不安的时局以及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犹如波涛彭湃一样平常。明月当空,我乘着天地之正气,驾着锡杖,飞跃这三万里的波涛。天空中有明月,我心更有光明月,千载团圆永无缺。
这首诗的写与背景是这样的:正德二年,正德天子上台后,喜好玩乐,不理朝政,官员们把天子的问题都归责到寺人刘瑾身上,哀求把刘瑾诛杀。结果却大反转,官员们遭到正德天子和刘瑾的反扑。正德天子重用寺人刘瑾,废掉了明孝宗留下来的三位辅佐大臣,南京一大批言官联名上疏进谏,全部被逮捕,廷杖三十,下放诏狱。王阳明没有预见到事情的严重性,上疏天子要求“去权奸”。刘瑾因此非常痛恨王阳明,把他逮捕,廷杖四十,继而下放诏狱。有人被廷杖活生生打去世,有人被流放继而遭暗杀,全体京城笼罩在一片玄色胆怯之中。
出诏狱后,王阳明被贬责去贵州龙场驿当驿丞,走到杭州,遭到刘瑾派来的锦衣卫追杀,他跳江装去世,辗转来到武夷山的一座寺庙,见到一位老羽士,二十年前在江西铁柱宫曾见过面。羽士问王阳明有什么打算。王阳明经历了之前的各种危难,心有余悸,打算找地方隐姓埋名。羽士见告他不可以这样做,由于如果刘瑾曲解他逃跑到了敌国,那是水洗都不清,并且还会连累到家人。羽士给他占了一卦,是《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卦”,诗句中也嵌套了有明夷这两个字。
明夷的象词是: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照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故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聪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管理。
王阳明本是易经方面的高手,占到明夷卦后,他就领会到个中意思,心中豁然开朗,过去心中一贯积累的各种问题和压力,此刻一扫而空。于是他在墙上题了这首诗,诗句表示了王阳明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傲。他决定担当叛逆务,去贵州龙场完成他生命中该完成的课题。
【作者简介】
飞仙: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爱好者,王阳明心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