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李白初入社会 ,李邕已经是名动当时的大书法家,又是一方大员。
但李白还是不客气。

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青年时期的样子,初生牛犊,不惧威信(或者说反的便是威信),敢说敢闯敢干,有点冒失但也同样是克意进取,那种真,乃至傻乎乎的劲,越读越名贵。

《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平步青云九万里。

四首诗词千古绝唱拜别2019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众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里那种自傲、张狂,相信自己能呼风唤雨,主宰时期与命运的气概,除了李白,还有谁?满纸冲动大方,虎虎生气,千载之后,犹见其人。

二、旷达的胸襟,洒脱的情怀,哪怕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见微知著,自有一番心得。
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便是这样一个作品。
通篇所写,不过一次淋雨的经历。
却写出了千古心灵的震颤。
那种随遇而安的自适,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不会自沉自哀,总能找到安顿自我的路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缓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东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顾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写词时,已是公元1082年,这一年,苏轼45岁,正是经历那场死活之劫——乌台诗案——后的第三年,也便是苏轼湖北黄冈岁月的第三个年头。
稍知苏轼的人都知道,这是苏轼无论人生、创作还是思想上的最大迁移转变点。
苏轼在那首自叙平生的六言诗里,谈到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三个地方,第一个便是黄州。
前后五年,苏轼完备腐化了。
他在文学上高产又高质的作品,大都作于这一期间。
为人传诵者又岂止一个《定风波》。

三、生平坎坷,绝不屈从的刘禹锡,在经历了两次长达20年的外放后,在扬州与神交已久的白居易初次见面时,刘禹锡吟诵了这首千古绝唱。
此时刘禹锡已经54岁。
遥想当年,21岁中进士,白居易29岁才中,已经满天欢畅写诗“十七人中最少年”了。
30岁就混进权力中央,33岁便参与核心改革,成为关键人物,一时风头无两。
切实其实便是一起开挂。
同样33岁的白居易,还只是个不起眼的校书郎。
无奈政治漩涡,风云变幻,永贞改造失落败,统统都变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惨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达二十年的贬谪,好差错柳宗元去世了,改革的领头人物早已被杀,曾经的改革“八司马”还剩几人?这些都是墨客前四句里要表达的。
后半段,又是那个我们熟习的乐不雅观、精神永久振奋的刘禹锡了。
他还是吟出了堪比《陋室铭》的千古绝句。

四、刘过,字改字(一贯以为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的取名,与之有关),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是由于辛弃疾,一样平常先容刘过,开头一句每每是辛派主要词人。
他颇有一些豪放之作,也淋漓爽快,但我最喜好的,却是一首《唐多令》的小调。
由于这首词,“唐多令”便不再是生调。
也由于这首词,让人看到了年夜方之外的刘过。
原来,他也这么蕴藉无限。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少年、老去、家国之情,都有。
末了的结尾两句,真是千古一叹:多少人读到这里,生发无穷共鸣。
一去无迹的光阴,到底去了哪里?

以上四首诗词,如果让你选一个告别2019年,你会选哪首呢?或者你有自已所属的诗词,也欢迎评论留言。

我是诗词桃花源,逐日分享诗词与国学内容,喜好关注哦,诗词伴你走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