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诵:赵玉(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主播)
https://image.netwin.cn/cms/2024/08/08-13-15-037626.mp3
点击小三角收听
诗情词意过七夕
作者:万福友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七夕到来了,关于“七夕”,自先秦的《诗经》,到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到唐宋明清,都留下许多著名墨客的著名诗篇。从这些古诗词里,人们多少可以窥见古人们过此节日的一些端倪。
01 《玉阶怨》:七夕的思念
李白的《玉阶怨》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读着大墨客的这首诗,面前逐渐涌现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如玉一样平常的台阶,逐渐生出白露;夜深了,虽然穿着罗袜仍感到寒意袭人。回家放下水晶的窗帘,仍旧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诗歌里的意象,有台阶,有白露,有罗袜,有水晶帘,有秋月。细细品读,“罗袜”无疑是借代一个女子,从全诗看,女子孤独、寂寞,而“下水晶帘”与“望秋月”两个难得的动作,我们多多少少可以品出诗中女子的孤独寂寞,以及她那难以沉着的对心上人的思念。要不,夜已经这么深,景象已那么凉,回到房间已经放下水晶帘,干嘛还不上床睡觉?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对诗歌进行这样的解读:诗歌描述了一个女子在七夕夜晚的孤独和期待,通过景物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和诗中人物行为举止的描述与阐述,仅仅20字便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写作手腕的确非一样平常的高妙。要不,“诗仙”之誉岂不是浪得浮名?
02 《长恨歌》:七夕的誓言
关于七夕的诗,白居易的“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密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这些选自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句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年七月七日永生殿中,已到午夜人静,我们俩一起起誓——如果将来的某一天到了天上,我们要做比翼双飞的鸟儿;如果某一天来到地下,我们要做交错相连的树枝,生平一世,永不分离。诗歌里,有韶光——七月七日,有地点——永生殿中,有特殊的环境——夜深人静的时候,且只有你我两个人,有赌咒的句子——即非常文艺、也是流传千古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令人听了无不动容。
我也会有时一想: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誓言,如果不是碰着后来安史之乱的马嵬坡兵变,故事中的主角之一的唐明皇,会不会就信守了这个白头之约呢?如果这一假设成立,人们对诸如此类的关于爱情的山盟海誓,会不会只剩下笃信不疑了呢?
03 《七夕》:拜天乞巧图
同为唐代墨客权德舆的《七夕 》是:“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若将诗翻译成当代文,则变成:今夜祥云聚拢,帮助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有情人相会;我想,世上再不会有像牛郎与织女那样路途迢遥还始终如一相互守护这么亘古的爱情了吧。看吧,我家中的女子正高兴地争着打开嫁奁和镜子,在月下认负责真穿针引线,朝着天上的织女虔诚膜拜着乞巧呢。
这首诗,有对七夕夜天上景物的描写,有对流传千年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推测与思考,更有对面前家眷乞巧细节的描述,虚实兼济,专心拜织女和负责穿针引线的情景呼之欲出,宛如彷佛描述了一幅竹苞松茂的唐人拜天乞巧图景。
04 《鹊桥仙》:面对又将离去的自我安慰
宋人秦不雅观在七夕到来之际专门写了一首极有名、流传极广的绝唱《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不知道写这首词时词人跟他的心上人是聚是离,也不知道他喜聚喜离,但细细品读,“银汉迢迢暗度”却分明写出其迫切且急迫的心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字里行间清楚地展露出他无比喜悦和欣喜若狂之意。“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三句,已足以活脱脱表达出墨客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难舍难分之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历来被人们用以评价秦少游与普通的文人墨客不一样的洒脱。我却以为,这正好便是重情重义的词人此刻的强颜欢笑和无奈之下的自我奉劝与自我开解。
05 《七夕醉答君东》:亲自了局教小伶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这是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的七夕诗作。我们不妨这样翻译——玉茗堂周遭绿树环抱,犹如春天的翡翠屏风,大家一遍一各处相互传唱着新编的《牡丹亭》。让我伤心的是,用手一遍各处拍打栏杆过后,竟没有一个人领会此剧的神韵,老夫我只得亲自击鼓打板,来辅导小演员学习演唱。
此时的汤显祖已经官场浮沉数十年,决计不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玉茗堂是他归隐后的新居。新居的周遭绿树环抱,宛如一道道翡翠的屏风,只管是秋日,但他仍以为春意融融,景致宜人。这一年,他创作的《牡丹亭》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盛况空前,竟至于被家祖传诵。只管墨客晚年生活十分不快意,但此时此刻,却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本诗为这年七夕,墨客与好友刘浙(字君东)对饮时所作。
这首诗是叙事的,叙写的是剧作家亲自了局教小演员排演《牡丹亭》;也是抒怀的,抒发的是陶醉于剧作成功的喜悦心情。
是的,官场的失落意,与剧作的成功,使墨客与好友相聚时有感而发,那父老亲自了局教导小演员打板击鼓学习演唱《牡丹亭》的形象跃然纸上。
古代墨客们的吟咏把这个七月的节日过得如诗似画,过得韵味悠长。
【作者先容】万福友,深圳市“十佳文学园丁”、全国校园文学“十佳辅导西席”,现为深圳市儿童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市文艺家驻校操持文艺名家、深圳市老教授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南方日报》《中国教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校园文学》《师道》《深圳特区报》《深圳》《深学》等,著有散文集《日月漫笔》《耕读条记》,主编教研成果集《名篇深处醉书喷鼻香》《藏在古诗词里的节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