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属于中国特有的古老的纺织品,其源头可上溯至原始社会。
有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创造发明的蚕丝以及纺织,但是其源头或更古老,因古蜀地带,曾有古国蚕丛,蚕和蚕丝的创造利用,或起源古蜀。
蚕丝纺织成的最初的丝织物,叫作帛,帛是白色的丝织品,且是纺织品的顶级,在上古,这是贵族衣饰的质料,且是相对主要的交流产品,等同泉币。
纺织物要顺应人的等级以及四季的需求,故而在纺织中,添加五色的丝线。
个中,用五色丝线纺织成的平纹面料,被称为五色帛。
利用彩色的丝线在纺织物中增加花纹,叫作锦。
常日锦,相对普通的丝绸织物厚重有质感,光彩照人,是贵族的春秋冬衣饰。
那么为什么锦是金字边而非传统丝绸织物的丝字边呢?
一,上古的丝绸,兼有金币交流的功能,这种比帛更精美的丝织品,便是财富。
二,这种丝绸纺织品,具有金属的光泽,高尚华贵,象征等级。
我国最早的《诗经》,是先秦周朝的诗歌总集,也是探寻中国古老笔墨历史的一座宝库。个中涌现锦的地方,多达六处。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诗经《终南》
这是说的周朝的天子在冬天劳驾终南山。在这里栽种有从南方引进的经济树种梅树。
梅子曾经是南越的特产,由南方部落进贡给北方贵族,成为主要的酸味调味食品,而在上古,这种酸性的食品,可以增强人的肠道消化功能,驱除疾病,需求量日增,以是被引种到北方地区。
以是终南山引种成功梅树,对付帝王来讲,是利国利家的利好之举,以是他来到终南山,是穿着隆重的礼仪衣饰劳驾,以表郑重的。
他穿得是代表身份级别的锦绣衣裳和皮毛冬衣,看的是漫山遍野的梅花。
如果你知道终南山在唐宋朝之后,由于景象变迁,不适宜梅花成长,梅树结子。你就明白周朝的帝王的郑重和愉快是有所源头。
也只有是在西周某一温暖的阶段,终南山才有南方才能着花结果的梅树。而在这之前和之后,梅花都一贯只能成长在长江以南的地方,而非黄河流域。
诗经中涌现锦衣,锦衾,可以知道这种贵重的丝绸制品,多用于秋冬贵族的衣饰和被面。
强调的便是贵重华美。当然丝织品本身就具有亲肤温暖的功能。一床锦被面,可能是中等之家生平的体面。
"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
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南梁 · 沈约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 其二 》
汉朝是一个丝绸纺织的大时期,男耕女织,丝绸制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外洋,也带来丰硕的收益和利润。
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已经广泛流传。
而织女是汉朝往后的纺织之神,她在天上,昼夜一直的纺织出天上的绸缎,不信,你去看看天边的霞光和五彩的云朵,那都是织女纺织出来的。
天上的云彩,神仙的衣裳,该当都是五色残酷的。
对应人间的丝织品,便是如云霞一样俏丽的五色锦。
在汉朝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人相信有神仙,在某处高山上,或者某处水边,比或者可以穿越光阴通道,到达天界。
那里的神仙,穿着天衣,犹如俏丽的霞光。但是这首诗暴露了当时人的终极想象。
那神仙的衣裳,到底是锦,只不过是最俏丽的像云彩一样的锦,或者像锦一样的云彩。
可见锦的俏丽,让人从光芒和质感上,就连接了人间和天上。
丝绸真是一种非常奇异的物品,有着让人悦目和迷离的光泽。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在中国上古会有丝绸,是天地钟爱中原子民,还是中原子民天生具有神性?
而云锦,不仅象征着是天上神仙的衣饰,而五色残酷的花纹,更是人间帝王贵族的象征。以是云锦从那个时期开始起,就意味着是顶级华美的丝绸纺织品。
“轻尘久弭飞,惊浪终不息。
云锦曜石屿,罗绫文水色。”南梁 · 刘峻《登郁洲山望海诗 》选录
东晋建都建康,也便是本日的南京,带来了北方大量的纺织工匠,在南京专门为皇族生产衣饰制品。个中锦是必不可少的丝织品。像五彩云霞一样残酷的丝织品,是帝王贵族的身份象征。
为此,东晋建康专门设立“锦署”,采办,制造顶级锦缎。
正是由于如此,南京的纺织业自东晋就开始茂盛延续。
这一首南北朝期间的看海诗,梁国的都城也在建康(南京)。
他写海上的霞光,就像云锦残酷,而水色就像绫罗。
那么从五言古诗的对照来看,云锦在当时,便是高档的有五色花纹的锦,而不是虚指,由于云锦对应的是罗绫,也便是云锦是富丽顶级的锦的称呼。
也只有在南京,六朝古都,纺织技能传承不断,才能制造出可以匹敌天上云彩的云锦。
“红袖织绫誇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唐朝白居易《 杭州春望》
唐朝的白居易曾经在杭州苏州做官,他的感慨浩瀚。由于这里东南沿海,比长安繁华富庶。比如长安有宵禁,而沿海的城市,没有这么多讲究,每每通宵达旦灯火通明,商业贸易发达,非常有活力且生活自由开放。
杭州离南京不远,白居易虽然没有写南京,但是这里的时尚风气是相通的。
白居易看到杭州的女性,春天里穿着新潮的丝绸衣裳,赤色的面料上,纺织着柿蒂的提花纹路,寓意着事事快意或者四季快意,这倒是长安见不到的新潮。
那么可以知道,中唐的沿海地区,时尚更新快,纺织品也以切中时尚和当时人们的需求为要点。喜好柿子,就织出有柿子图案的布料,连见多了京都华美的白居易,也感叹这里人们衣着面料的新奇。
那么,离杭州不远的南京,云锦古都,自然也不会落下。
南宋都城是杭州,离杭州不远的南京,纺织业依旧发达,毋庸置疑。
“织锦坊前春日明,卖鱼桥上晚波生。
城中尽日无弦管,时听渔歌三两声。” 明 · 石宝《金陵》
明朝最初定都是在南京。这里纺织手工业发达,又是帝都。
虽然明朝后来迁都北京,但是南京作为陪都,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比如进贡皇宫的丝绸制品,多由南京本地织造。故而这里保留着织锦坊这样的主要场所。
一来,南京本地的纺织业和纺织技能精良北方。
二来,这里自古便是时尚源头,风气之先,能工巧匠织出的锦缎远胜其他地方,比如提花织锦缎,便是出于此时此地。
三,明朝在南京设有供应皇家的江宁织造处,由提督织造寺人主管。
而明朝的石宝从北京来到南京时,也惊异这里的宁静,城外渔歌处处,城里闭户织锦,安静而劳碌,有别京城那种鼓噪碌碌。
而也只有这样有着深厚历史人文秘闻还有轻灵明气的地方,才能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吧。
“家国蜃楼转盼中,经纶还羡素丝风。
年年内府输云锦,谁道天南杼柚空。”明末清初 · 薛始亨《赠织造李受平己丑作李山东人 》
这首诗非常故意思。清朝定鼎之后,皇家的御用衣饰,依旧由南京的江宁织造主理。
但是管理织造的人,发生了变革,最初是由户部和寺人管理,到了康熙二年,就改由曹雪芹的祖父或曾祖父曹玺管理,有此开启了曹家百年辉煌,以及南京云锦的最辉煌期间。
当时拥有织机三万台,有五万从业工人和二十万以纺织为业的高下游职员,紧张供应的便是皇家贵族的纺织布料衣饰,其丝绸制品之华美残酷,我们可在红楼梦中窥见一斑。
天上云锦色,人间帝王衣。
那么这个织造李受平是谁?
明末江宁织造是由寺人管理,现在姓名都不可考。
但是薛始亨却是超过两个朝代的人,风致高傲瘦骨如柴,而恰好,曹玺的姻家李煦,也被任命为苏州织造。和薛始亨有着平生年事的合集。李煦在现有的资料中记录是满洲正白旗人,也该当是包衣出身,但是祖上,肯定是汉人。
康熙任用曹玺和李煦,也是让他们拉拢汉族文士,以稳定江南大局。
那么很可能这位明朝的遗民受邀李煦府上,参不雅观新朝的皇家纺织工程。
不过这位遗民的诗很故意思。
我的家我的国,都在海市蜃楼里,在期望中。
你说你如此高官,却倾慕我山野之人,清闲清淡。
你年年向皇宫输送上好的云锦,是谁说,帝王的苛捐杂税,会让江南的百姓耐劳,织机上没有残留的布头。
你可以说这是称颂,由于皇家御制,不动用场所百姓的钱财,反而增加就业机会。
但是你也可以说是忧患,由于新朝到底用的是民脂民膏,且这个新朝和他有着亡国的耻恨。
而且这首诗特地点明,李受平织造是山东人,是提醒他不要忘却自己的血脉?
但是总而言之,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的确是清朝壮盛期的中国纺织织造业的高端旗帜。
云锦,代表了华美高端,代表了皇家御制。
那么云锦到底是什么呢?
因此南京为产地的顶级丝绸制品。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的大成, 是传统丝织工艺的顶峰状态下的产物。可以知道,云锦曾经紧张运送的工具和客户,是皇家贵族,用于大型高端礼仪和场所。妆花,织金,锦绣灿然,巧夺天工。
当代的南京云锦,走在传承创新的路上。
你是不是也想真实的触摸和感想熏染,云霞一样的锦之美?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