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叶飘喷鼻香时。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传统的中国端午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之以是能够绵延两千多年传承至今,相信每一个端午元素都为这节日传统民俗增长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壮传说、留喷鼻香的艾草、江边蓄势待发的龙舟、喷鼻香甜的粽子......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诗词鉴赏吟诵诗词过端午过一个有诗意文化的端午

小雨湿薄暮。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落。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宛如彷佛当时枕上闻。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
端午节下着小雨,墨客独自一人,比较生僻,回顾昔日的热闹光阴。

下片抒怀,旅居在外的墨客在端午节没有朋侪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整首词深婉蕴藉,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绪。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入袂微风不破尘。
玉簪犀璧醉佳辰。

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

酒阑滋味似残春。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送别朋侪,或是回籍,或是感慨于光阴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整首诗利用了对仗,比喻的手腕。
表现了对朋侪离去时的抚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羽觞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为作者流寓邵州(湖南邵阳)时作,时为建炎四年(1130年)。
避乱天南,再逢佳节。
追忆中州盛日,不免凄然以悲。
“无人”两句,以淡笔写深心。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尤觉思远意长,婉曲沉挚。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

宋-姜夔

石榴一树浸溪红。
零落小桥东。

五日悲惨苦处,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
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南歌子(次东坡端午韵)

宋-杨无

小雨疏疏过,长江滚滚流。

落霞残照晚明楼。

又是一番重午,身寄南州。

罗绮纷喷鼻香陌,鱼龙漾彩舟。

不堪回顾凤池头。

谁道于今霜鬓,犹自淹留。

南歌子-端午

宋-王之道

角簟横龟枕,兰房挂艾人。

一尊菖歜泛清醇。

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冰彻杯盘莹,喷鼻香和笑语薰。

莲花衫子入时新。

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菩萨蛮(端午)

宋-梅窗

玉钗松鬓凝云绿。
绿云凝鬓松钗玉。

双翠碍枝长。
长枝碍翠双。

色丝添意密。
密意添丝色。

红映袖纱笼。
笼纱袖映红。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喷鼻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月牙。

江城子·年年端午又目前

宋-陈著

年年端午又目前。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熏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喷鼻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南歌子·生世逢端午

宋-郭应祥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样平常看。

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

只恐岁华敦促、鬓毛斑。

端午东湖不雅观竞渡

宋-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端午

宋-连文凤

相传楚俗试兰汤,一枕南薰日正长。

门掩绿阴无个事,起来烧过午时喷鼻香。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喷鼻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这首诗。
穷苦如此,却气节如此,后人吟咏已然心折不已,女儿半子更当为之骄傲。
如此家风传世,郑板桥当真没有折没了历史上的隽誉。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这是一首咏花词。
菊在秋季开放,但这里所咏的盆中菊在端午开放,词人在初夏欣赏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
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开放的夏日景象,\"大众薰风殿阁樱桃节\公众,说温暖的熏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
\公众碧纱窗下沈檀爇\"大众,屋内燃着驱暑的熏喷鼻香。
再以\"大众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大众,凸写菊花开放时节。
下片以\公众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公众,写出因花开而洋溢欣喜之情。
她在欣喜之余,唯有惊叹栽培它的园丁:\"大众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大众。
全词末了才说出这一\"大众菊\公众字,而惊叹、欣喜之情灵动地展现在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