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最经典的五首五律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这首落花写于会昌五年(845),李商隐由于母亲去世,服丧家中。

首联写客人拜别,小园里花落乱飞。
“小园花乱飞”即是切题写景,同时又暗含了墨客内心纷乱的心绪。

颔联可作两解,一是落花飘落在曲弯波折的道路上,远远地追送着落日的斜晖;二是墨客望着客人拜别的道路,目送着远处的斜晖。
实际上李商隐这一联诗中,两种意思都是,他已经将自己与落花融为一体。

颈联写落花散乱,让人心痛,不忍拂扫,自己望眼欲穿,依然企盼着客人归来。

末了写自己美好的欲望,随着春光一同消散,换取的,只有泪下沾衣。

这首诗最妙的便是将花与人领悟在一起写,写花即是写人写人即是写花,达到了《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高超境界。

二、《晚晴》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是李商隐少有的充满温暖之感的经典诗篇。
全诗通过写傍晚天晴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想熏染,表达他由于郑亚的信赖而在冷漠的官场中感想熏染到了一丝人情的温暖。

首联写墨客深居桂林城中,俯看城门外的曲城,虽然春天已经由去,但初夏让人觉得尤为豁亮清明。

颔联写久雨放晴后,幽草含着露水,在阳光中闪烁着光芒,让人感想熏染到了上天对幽草的怜爱,这种温暖之感,也让人对晚晴分外珍惜。

颈联写诗人为了更好地享受晚晴,登上更高的楼阁,感想熏染从小窗里射进来的阳光,它明朗而温暖。

末了写越鸟的巢被晚晴的阳光烘干,归飞的越鸟更加轻盈清闲。

这首诗读起来有一种温暖柔和的觉得,将傍晚雨晴给人带来的美好觉得写得细致入微。

三、《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宅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李商隐最有名的咏物诗,清人朱彝尊誉其是“咏物最上乘”之作,诗中第四句还被钱良择誉为神句。

首联写蝉居高处,饮露难饱,因而发出悲鸣,但却无人帮助,只是徒劳。

颔联写蝉一贯悲鸣,至五更时,悲鸣因无力而越来越稀疏,几欲断绝,然而碧绿的树木,依然无动于衷。

颈联转写墨客自己,自己官小位卑,像水中的小树梗四处流落,家乡故宅,已经长满芳草,却不能归去。

尾联说劳烦蝉以声相警,自己跟蝉一样,举家清贫。

简要赏析一下神句“一树碧无情”,“碧”是冷色,本身就有一种冷漠之感,再接“无情”二字,不禁表达了树的冷漠,还包含了蝉与墨客内心的控诉,使蝉与墨客内心的悲愤之情显得强烈无比。
“碧无情”这三个字将视觉形象与生理感想熏染融为一体,传达出了极为清冷的艺术感想熏染。

四、《北青萝》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首《北青萝》是写墨客寻访僧人之事,是李商隐最有禅意的一首诗,尾联是千古名句。

首联写夕阳相下,墨客到北青萝山寻访孤居的僧人。

颔联写僧人不知去了哪里,只见落叶萧萧,寒去遮着山路,一重又一重。

颈联墨客设想,薄暮时分僧人一个人敲着钟磬,清闲地靠在一枝枯藤上。

尾联墨客在这样的意境中,领悟到大千天下,不过一粒微尘,那么我们又何必执着于爱恨之情呢?

有趣的是,李商隐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天下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的是人要超脱爱恨之情,然而李商隐生平都困在爱恨之情中,可见,看得透不即是放得下。

五、《风雨》

风雨

悲惨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这又是一首李商隐写得极为悲惨的诗。
首联用初唐名将震的典故,说自己变有郭震一样的才华,能写出《宝剑篇》一样的好诗,但是却不能像郭震一样终得赏识,而是流落终生。

颔联通过比拟,写出墨客李商隐流落异域风雨悲惨的人生感想熏染。
黄叶本已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焦急管繁弦。

颈联写自己由于处境尴尬,有的朋友受到了众人的鄙薄,有的朋友则逐渐疏远了。
这一联写尽了人生低谷之时世情之炎凉。

末了,墨客只能借酒浇愁,愁到深处,就不管酒钱贵贱,只望能一醉酒中。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将现实中的风雨与人生中的风雨融在一起,将他饱受风雨摧残的人生写得刻骨凄凉,令人读之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