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向彬

连续结合《寒食帖》剖析书法中的阴阳关系。
直入主题,先看图1。

这是《寒食帖》的高潮部分。
以前的文章剖析过,以“破灶”和“哭途穷”为标志,在《寒食帖》的后半段掀起两个高潮。
之以是说这两个部分形成了高潮,很显然是一个“大”字使然。
至于何以为大,正如郭德纲常说的,不是德云社的水平多么高,全是同行的衬托。
在“破灶”和“哭途穷”五个字周围,有多少小字,似星罗棋布,如“但、君、在、万、里、吹”等。
不妨把个中的大字和小字做以比拟(图2)。

无需尺子,目测一下,一个“灶”字和“君、万、里、在”四个字的总和大小相称。
可以说,大到无限大,环球宇宙;找到无限小,尘埃颗粒。

连续分析寒食帖书法中的阴阳关系作品的韵律和节奏跃然纸上

为什么一幅书法作品中会有如此悬殊的大小变革?我想,一方面是字本身的属性,有的笔划少的字确实不适宜写大,另一方面便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故意为之。
同样的“事”字,同样是苏东坡的书信,在不同的作品里大小就不一样的处理(图3)。
或许这便是书家所追求的阴阳关系。

大小变革,阴阳关系,一幅作品的韵律和节奏跃然纸上。
就如一首乐曲,白居易说,“大珠小珠落玉盘”,岂不妙哉!

文章编辑单位:天哲教诲,签约冲刺中书协国展达不到目标全额退费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