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李白写的一首词结尾八字被王国维誉为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万簌俱寂,玉漏沉沉。
灵箫幽幽咽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不绝如缕,宛如彷佛弯曲泉流,冰滩阻涩,断续不居,隐显如泣。
其声传至秦地女子耳根,惊断了她的黄粱美梦。
秦楼人月,相对难眠。
月正凄迷,人犹惆怅,梦中之情,面前之境,交相叠映,挥之不去。
箫声怨咽,已不堪闻,素月凝霜,更不堪多对。
灞陵泣别,柳色青青,历岁经年,又逢此际。
闺中秦女,登上高楼,心惊碧柳,悔放郎君万里觅侯,独守空房,痛惜相望。

春柳为送别之时,秋月乃望归之候。
自春徂秋,又经几度;值此清秋素节,更盼归期有讯。
重阳九日,徒步郊野,登上乐游高原,四野尽收面前。
向西一望,咸阳古道,直通长安,送客迎宾,车马纷纭。
可是,自晨及昏,却难觅通报佳音的驿使身影,以至音讯断绝,使人延拧空劳。
音讯断绝。
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入我目者,惟有遍布四野的汉家陵阙,苍苍莽莽,巍然而立。
外子不知归, 汉陵却常在。
此时此刻,怎一个“思”字可以了断我的心绪?

这曲仅仅46字的小令,只用寥寥数笔,微微唱叹,便写出思妇念远之幽情,道尽伤今怀古之豪情,成为千古之绝唱,永久映照着中华民族的吟坛声苑。
忆秦娥既是词牌又是题目。
上片写春愁。
秦楼上空,月色朦胧,夜深人静,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接着的三四五句,点明了秦娥“箫声咽”和“梦断”的起因,并在月色之外,又添上了柳色,不仅构成更为悲惨的范例环境,还把这位“秦娥”个人的伤别念远,扩大到人所共有的离情别绪之中,深化了主题,拓宽了境界,为后边的伤今与怀古作了一个很好的过渡。

下片写秋思。
乐游原清秋节的欢快,咸阳古道上无人通报信息的冷落,两种景象比拟极为光鲜。
末三句又续一句“音尘绝”,直如雷霆震耸!重叠短句一韵,山崩而地坼,风变而日销,这既是词调的哀求,同时也加重了悲哀的气氛。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只写境界,容量极大,兴衷之感尽寓个中。
它把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不雅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为全词涂上重重的悲壮色彩。

全词两片,笔笔变换,笔笔重起,但紧密相连。
一春柔,一秋肃,一婉丽,一豪旷,一以“秦楼月”为眼,一以“音尘绝”为目——以伤别为关钮,以家国之感为结穴,法度森严,奥妙无穷。
其文笔流丽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象光鲜如画,词情酸楚,韵调凄悲:句句贴切,字字熬炼,沉声切响,掷地作金石声。
其至深至广之情意,无限开阔之境界,特殊是结尾八字,足“关千古登临之口”(王国维语),向被誉为词中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