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圃:栽种蔬菜、瓜果、花草等的园地。药圃:栽种药材的小园。古代文人多有自家栽种常用药材之好。唐白居易《重题》诗云:“药圃茶园为家当,野麋林鹤是交游”。
花村落:开满鲜花的山村落。唐杜牧《清明》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高楼对邃(suì)阁,赤豹对玄猿。
【注释】:邃阁:深宅大院中幽深的楼阁。 [唐] 李世民 《元日》诗云:“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赤豹:毛赤而有玄色斑纹的豹。在中国古老的传说当中,赤豹是伴随在俏丽山鬼身边的仙兽。《楚辞》中有“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
玄猿:玄色的猿猴。亦作“玄猨”或“玄蝯”。唐代吴筠有《玄猿赋》称猿有“君子之性”,详细表现在:性高洁、啸清幽、重人伦;文末还抒发了慕猿思隐之情。汉司马相如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刘向 《九叹·离世》:“玄蝯失落於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妃子骑(jì),夫人轩,旷野对平原。
【注释】:妃子骑:给杨贵妃送荔枝的骑兵。杨贵妃是四川人,喜好吃荔枝。出产于广东一带的荔枝味道很好,但是荔枝不随意马虎保存,以是唐玄宗每年都派人用快马昼夜兼程地把新鲜荔枝送到长安。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有“一骑尘凡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句子。
夫人轩:《左传》记载有齐国国君赠予给鲁国国君夫人鱼轩的故事。鱼轩是用鱼皮装饰的车子。后来称妇人乘坐的车子为鱼轩,也可以叫夫人轩。
旷野:空阔辽阔的原野。唐贾岛《寄朱锡珪》诗云:“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唐王维《出塞》诗云:“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此外,战国四公子中,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也常在后世诗作中被称作“平原”。
匏(páo)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xūn)。
【注释】:匏巴能鼓瑟:匏巴是春秋期间楚国的琴师,善于弹奏瑟。《列子·问汤》云:“匏巴鼓瑟,而鸟舞鱼跃。”瑟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二十五弦至五十弦,弦的粗细不同。《诗经》中有“我有高朋,鼓瑟吹笙”的句子。唐朝李商隐《锦瑟》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鼓,弹奏。古人弹琴或瑟叫鼓琴、鼓瑟。
伯氏善吹埙:《诗经》中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í)。”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也有木、骨或石头制作的,多为上小下大的鸡蛋形,有一至十几个音孔。
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
【注释】:馥馥早梅思驿使:南北朝期间的陆凯曾经拜托驿使把一枝梅花送给在长安的范晔,并写了一首《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馥馥是喷鼻香气很浓的样子。驿使是古代驿站卖力通报朝廷文书的人。
萋萋芳草怨王孙:《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萋萋是草木茂盛的样子。王孙本指贵族公子,后来也指隐士、朋友等。唐朝白居易《草》中有“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天花草繁茂,贵族公子出游忘返,佳人既想念又埋怨。
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注释】:秋夕月明,苏子黄岗游绝壁:苏子指苏轼。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的时候,曾经在农历七月十六日的晚上和朋友游览位于黄岗的赤壁,当晚月色很好,苏轼在高兴之余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个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发:这里指花开放。《增广贤文》中有“故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野芳发而清香。”
石家:西晋巨富石崇,富可敌国,好摆阔气,生活奢靡,为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比富,他在都城洛阳附近建起豪华别墅“金谷园”,春天时常在园中宴请来宾,饮酒赋诗,赋诗不成,罚酒三斗。金谷:金谷园,是石崇的园林。启:开启。
【译文】:
儿与女对应,子与孙对应。种满药材的园子对长满花草的村落庄。
高高的楼对深邃的阁,赤色的豹对玄色的猿。
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轻骑,送给鲁国夫人的鱼轩。空阔的原野对平坦的高原。
匏巴能够鼓瑟,大哥善于吹埙。
闻到梅花馥郁的喷鼻香气想起了驿使,看到芳草茂盛的样子怨恨起王孙。
秋日的晚上明月高悬,苏轼在黄岗游览赤壁;春天的清晨鲜花开放,石崇在金谷开门宴客。
上平15韵有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雨、八气、九绝、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声律启蒙》是演习儿童应对,节制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折衷,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演习。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音调, “平”指平直,“仄”指弯曲。根据隋朝至宋朝期间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是非,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当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音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别的三种音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利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考试测验。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音调。平仄是在四声根本上,用不完备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弯曲。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逝,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缺点。
当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实在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