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

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

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

每日一诗舟月对驿近寺杜甫

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这首五律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当时墨客已进入晚年,正处于乘船流落之时。
是年作者出三峡沿江东下,一日于舟中对月而作此诗。

此诗状写了这样的情景:小船暂泊,夜色已深,皎月入舱,寺静楼寂,乌啼隐约,鹭宿安稳,唯有苍颜白发的墨客,难以成寐,独自出舱,卷帘望月。

诗的首联便见告读者:此时已经到了深夜,朗月清辉,遍洒人间,无需烛光,船中自明。
为什么只有墨客复苏地沐浴在深夜的皎皎清辉中呢?或许那一夜,也只是墨客无数个失落眠之夜中的普通一夜罢了。
只不过,那晚的月色太过清明,格外美好,以至于让墨客不由得便步出船舱,放眼四望。

接下来诗写于那夜的明月之下作者看到的与听到的景象。

颔联写所见:青青的枫林外是金光闪烁的佛寺宝塔,银白色的水波边是驿站里那朱赤色的小楼。
它们在这皎洁的月光抚慰下悄悄地安睡着。

颈联状所闻:模糊约约从城里传来乌鹊的啼声,还是那只探求“可依”之枝的“乌鹊”吗?存心聆听的墨客彷佛没能捕捉到乌鹊的身影。
而收回视线,他却看到了岸边安然卧宿的野鹭:那羽毛柔顺的野鹭睡得好喷鼻香甜哪,偶尔发出的窸窣声该当是它梦中的呓语吧。

睡不着的恐怕只有随处为家、白发满头的墨客了!
在尾联里,墨客说,在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坐在帘儿高挂的船舱之内,难以成眠。
无眠的墨客在那个皎月朗照的夜晚,在青枫古刹边,思绪繁芜,或许是想国事未安,或许是想亲朋离散,或许是想壮志难酬,或许是想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