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As if in a dream
by lady Li qingzhao
Translated by Jim Hsia(夏金)
Too much wine did I drain,
ignoring last night’s wind and rain.
In the morn when asked about the crabapple tree,
“Same as usual,”my maid replies me.
“You see, you see ,
There should be fewer flowers and more leaves!”
翻译英语的千古黄金标准是“信达雅”,有时为了折衷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可以多写一句来补充解释,乃至可以在后面详加备注。
但中文诗词翻成英文诗歌,受句子数量和是非限定,在“信达雅”之间切换,且要押韵,觉得仿佛是踩在滑轮板上抛接三只球,便是难上加难。
比如我这首《如梦令》的翻译,因句子里肯定有rain,用 drink drank drunk 描写饮酒不押韵,以是改成drain(痛饮)。又用did, 避开过去式drained,与rain更显和谐。
又如“知否?” 完备可以译成don’t you know? 那么下面一句结尾只能选 follow, fellow 等词。我知道直译成英语的“red, green”更具诗韵和文采,但以此二韵结尾,女佣的回答又不太随意马虎合韵了。须知,女佣的回答一定是非常简洁而敷衍的短句;后面一句英文用“红绿”,理解起来也会艰涩。末了一句刚好说绿叶子leave的情形,故用选you see来押韵。但所有这些,并没有标准答案,需译者痛下决心取舍。
“海棠依旧”这四个字,我在翻译中,将crabapple “海棠”放在上一句,平衡两句音节的数量,逻辑理解起来也更为自然。
总之,中文诗词英译,要做到句数对等,音节相称,基本押韵,好似在千万块大小不一、光荣迥异的碎片中,勉强拼凑出指定的图型图案,过程虽然艰巨,但乐趣无穷,值得广大翻译爱好者们考试测验,可以从最大略最短小的诗词名篇开始, 但英语的用词切忌生涩。我的考试测验,正是想起到这种抛砖引玉的浸染。
好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名篇,每每都是用词随和,朗朗上口的,这和英语诗歌最幽美的境界,恰好跨时空的暗合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不雅观点,与本网态度无关。欢迎大家谈论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击和发布统统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