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又一次回到大地。

二十四节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循环。

2016年11月30日,

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十四节气24张美图24首诗词又被中式美学惊艳了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很长的一段韶光内,

二十四节气都辅导着先民的生产生活。

春雨,夏荷,秋露,冬雪,

一季又一季,循环往来来往,

让每一个平凡呆板的日子,

都有极致美好的事物可期盼。

墨客也爱节气,每逢节气,

必会赋诗抒怀。

二十四节气,24张美图,24首诗词,

感想熏染韶光流转,细品岁月之美。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成长。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响着冬春时令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成长的春季。

立春

宋·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雨水

雨水,是春季第2个节气。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小雨为主。

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津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景象息;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

惊蛰,是春季第3个节气,它反响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革影响而涌现萌发生长的征象。

惊蛰的意思是景象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活气盎然。
“惊蛰”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

不雅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壮年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恩惠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分

春分又称为“日中”、“昼夜分”、“仲春之月”、“升分”等。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韶光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七绝·清醒

宋·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季候北方倾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清明

清明,是气清景明的意思。
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活气勃勃的景象。

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景象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谷雨

谷雨,是春季的末了一个节气。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须要雨水的滋润津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发展。

咏廿四气诗 谷雨春光晓

中唐 · 元稹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暖屋生蚕蚁,暄风引麦葶。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立夏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终年夜,故名立夏也。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标志着逐渐升温、炎暑将临,雷雨增多,是农作物进入旺季成长的一个主要节气。

立夏

宋·赵友直

四季景象匆匆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次。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小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每每会涌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在南方地区,小满中的“满”,指雨水之盈。
在中国北方地区,“小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

小满日口号

明 · 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芒种,“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种”,一为种子的“种”,一为播种的“种”。

芒种的含义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落效”。
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足,是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播的节令。

芒种节气作为栽种农作物机遇的分界点,是一个播种劳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 · 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攲。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夏至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险些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日间韶光达到整年最长。

气温高、湿度大、时时涌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景象特点。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小暑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盛夏正式开始。

暑,表示酷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景象开始酷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开始进入伏天,景象变革无常。
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十八日小暑大雨

南宋 · 韩淲

申祷山川便作霖,耘苗时候想田深。

且欣小暑能如此,更愿新秋得似今。

早稻欲花姑息实,晚禾成叶未抽心。

天应不忍焦劳意,直自初栽已望阴。

大暑

“暑”是酷热的意思,大暑,指酷热之极。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这个时节阳光剧烈、高温湿润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发展,农作物在此期间发展最快。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秋季。

它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迁移转变点,趋于低落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发展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酷热离开的意思。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连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低落,暑气渐消。

处暑意味着酷热难熬的景象到了尾声,这期间景象虽仍热,但已是呈低落趋势。

处暑后风雨

元·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肃清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白露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日间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低落,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景象逐渐转凉,寒生露凝。
古人以四季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秋分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光险些直射地球赤道,环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

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低落。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
桂子飘喷鼻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不雅观。

霓裳乱。
银桥人散。
吹彻昭华管。

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是一个反响景象变革特色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逐步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总体来说,寒露节气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韶光,北方大部都会开启秋冬的时令转换。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景象渐冷、初霜涌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末了一个节气,也意味着秋日的结束。

霜降节气特点这天夕景象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
就全国均匀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革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时节。

都门霜降日作

明·郑茂

风雨连朝动客愁,笳声呜咽满边楼。

卷帘何事看月牙,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

立冬是时令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其景象也由秋季少雨干燥逐渐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景象转变。

立冬

明·王穉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来了,意味着景象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小雪”是个比喻,反响的是这个节气期间寒流生动、降水渐增,不是表示这个节气下很小量的雪。

“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这时节的景象寒未深且降水未大,故用“小雪”来比喻这时节的景象特色。

小雪后书事

唐·陆龟蒙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

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落前。

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解释年是稔年。

大雪

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大雪节气是一个景象观点,景象要素紧张有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景象特色,即气温与降水量。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低落、降水量增多。

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

宋·梅尧臣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

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

冬至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主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日间虽短,但是在气候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
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常日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之后。

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拢,珍丽各携擎。

却忆他年事,关商闭弗成。

小寒

小寒,是景象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落的状态,白天接管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开释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落。

十一月廿七日雪赋禁体诗一首嫡小寒

明初 · 陶宗仪

九冥裁剪密还稀,驴背旗亭索酒时。

剡水怀人乘逸兴,梁园授简骋妍词。

小寒纪节欣相遇,瑞兆占年定可期。

莫塑狮儿供一笑,埽来煮茗快幽思。

大寒

大寒是冬日的末了一个节气。
大寒是景象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付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是在大寒节气最冷。

大寒往后,立春接着到来,景象渐暖。
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三毛说:

岁月之美,在于它的一定流逝。

从立春到谷雨,从立夏到大暑,

从立秋到霜降,从立冬到大寒。

二十节气,伴着风雨霜雪,

走完了一程。

光阴流转,岁月至美,

感谢四季芳华,

感谢每一刻陪伴的你。

来源:古诗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