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三届“中华诗词有奖征集”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
这个诗赛是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国诗字画网等机构联合举办的,该当算是比较正规的比赛,参赛作品有九万多首,而一等奖更是有拾万圆奖金。

终极,这次征集活动一位中学西席谢丹从浩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其作品一首七律,歌颂英雄张富清,试看:

《张富清》

铁马金戈梦里鸣,东风甲子绿边城。

中学师长教师写的一首七律夺得100000元大年夜奖作品水平若何

但悬肝胆云和月,何问英雄身与名。

病骨岂能拘老骥,壮怀犹可掣长鲸。

汤汤酉水经行处,笑看千山落日明。

这首诗的措辞还是比较平实的,首联大致概括了张富清老英雄的生平,前半生金戈铁马,后半生主动到偏远山区奉献自己近60余年,以是诗中说“甲子”。

颔联则是说张富清老英雄奉献自己不留名,家里珍藏了很多勋章,连他的儿女都不知晓。
我们一贯提倡“善”,说善有善报,《了凡四训》中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富豪铺桥修路却没有善报,有个穷汉只是心中想着要做善事,但没付出实际行动,却得到了回报,为什么?

由于有些人积善是想得到回报,或者是霸占道德舆论,来获取更多的利益,有目的性。
有些人积善,确实全心全意,不求回报,只是本能的想那样做,这才是真正的善。
而张富清不图回报,不图名声,这种高风亮节的品质令人崇敬。

颈联则是用典故来惊叹张富清,大概便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思。
末了一联,则因此景虚写,写的便是张富清后半生奉献的地方。

就我个人而言,以为此诗水平尚可,比一样平常的老干体强很多了。
但有些小毛病,比如第一句写个针言便顺口而下,再如“病骨”、“拘”等字词比较糙。
至于这首诗能得到一等奖,或许有很多其他成分吧,其他参赛作品太差也说不定。

实在大部分诗词比赛选出来的作品,都很难得到一众诗词爱好者的共识。

比如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到者周啸天,他是第一个以传统诗词得到此奖项者。
对付他的诗,许多作家惊叹不已,比如王蒙赞其“亦属绝唱,已属绝伦”。

不过有些网友却对周啸天的诗词作批驳价很低,并且吐槽他的诗句“炎黄子孙奔八亿,不蒸馒头争口气”是口水诗。
只管周啸天的诗词作品受到争议,但总体水平还是有的,不能由于几首诗,就否定他的所有作品。

像之前四川某诗赛的“老黄黄体”,一等奖《玉楼春》有句:“打从地皮承包后,彷佛劲头难使够……小康已是老黄黄,还得加油撸起袖。
”个中“老黄黄”是苏北方言,是表达“过期”之意。

说实话,这首词得到一等奖,实在难以服众,以是当时嘲讽“老黄黄”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这种比赛和作品习认为常。

虽然很多诗词比赛的获奖作品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这便是现状。
诗词爱好者有很多,可能够进行诗词创作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以是这个圈子相对来说比较小众。
诗词作者也都有各自圈子,举办比赛时,评委也都是看人下菜,作品倒成了其次,相识的、交好的、有名气的多是获奖者。

同时,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审美风格,这就像古代的流派一样。
有人以为李白那般想象瑰丽、气势豪迈的才算是好诗,有人爱崇杜甫那种严谨工致的现实主义风格,还有喜好王维、孟浩然那种田园风的。

归根到底,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比较主不雅观,或许等到某个流派得到当代诗词圈共识,这种征象才会改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