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 胡雪怡
寒露时节,菊花遍开。有一朵菊花从远古至今绽放不凋,它“开”自约两亿七千万年前形成的菊花石中,经精工雕琢后向众人展示出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代价。
“菊花石雕表示着湖湘文化,值得用生平去热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菊花石雕传承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鹰称,菊花石雕是他“做了一辈子的事情”。
因材施艺,匠心独运
菊花石雕的质料菊花石是地质中的一种天然“花卉”,花瓣由石英石组成,呈放射状嵌于由硅质燧石构成的花蕊之中,花蕊偶有晶体,多分布在浏阳永和镇、湘西泸溪县等地。历经岁月的磨砺后,石菊花有的“怒放”,有的“含羞”,姿态互异,独一无二,由此雕刻出的菊花石雕作品也都是“仅此一件”。
近日,走进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探访一块菊花石雕的雕琢过程。在研究所的晒台上,堆放着几块石料,正处于“着花”工序。“‘着花’实在很有‘味道’,你不知道石料里头会有几朵花,花瓣是什么形状,就像开盲盒一样。”李鹰先容,从选料到成品虽然要经由多重工序,花上好几个月乃至几年,但过程并不呆板。
朝里走去,几间铁皮门、窗户上布满灰尘的屋子便是雕刻菊花石的地方。事情台上放着规格不一的凿、铁锤、油石和砂布等工具,一旁的石料上有不少墨笔的痕迹。
“这便是在根据花形进行造型设计。菊花石雕是因材施艺,须要依赖个人的艺术涵养与专业技艺,个中,石的大小、花的朝向和分布、叶的形状等都是考量的成分。”李鹰一边比划石料,一边先容道。
艺术创新,永恒绽放
“艺术最主要的是创新。”今年刚刚退休的李鹰称,只管菊花题材有所限定,但仍可以在传承非遗的根本上连续在题材、技艺方面创新发展。
李鹰的作品《城市·女人·花》,于2010年获“迎世博纪念品环球华人设计大奖赛”精良作品奖。该作品切中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女人躯干比作城市系统,内设立交桥、博物馆、污水排放等,将菊花设计在“肩头”“腰部”等多个部位,寓有绿化城市的美意,整体石雕还可迁徙改变,表示未来感。
菊花和城市、生活,能有什么关联?“那次参赛作品我构思了许久,并借鉴了西方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抽象风格进行创新,领悟当代美学思想,与团队成员耗费一年多韶光才做出来。”
近年来,李鹰还结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词意境推出“东篱系列”,并四处采风,不断开拓创作面,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