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你看,同为如今“高中必背文言文篇目”,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篇幅都和《岳阳楼记》差不多,但是这些文章却远远不及《岳阳楼记》“好背”。
这固然是由于《岳阳楼记》利用的措辞普通,与我们如今的措辞更加靠近。同时也是由于这篇散文善于谋篇布局,步步深入、主题分明,构造严谨而富于变革。
而且,在师长西席们的眼中,《岳阳楼记》的好处还在于:末段点破主题,统领全局,思想境界高。因此金圣叹读罢大赞范仲淹:“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一、《岳阳楼记》的“创新”《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不雅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候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不雅观也,古人之述备矣。但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峰潜形,商旅弗成,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高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拍浮,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赏心悦目,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乐陶陶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但是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玄月十五日。如今的人大多都知道,范仲淹这篇《岳阳楼记》,实在是应朋侪滕子京之请而作的。换句普通易懂点的话来说,它本来便是一篇应酬性的文章。
当时,范仲淹收到了滕子京的《求记书》的时候,他正在西北的前哨,和西夏人打得不可开交。过了一年,他又被贬到了邓州当官。以是,他哪里有韶光去游览岳阳楼呢?
既然范仲淹并没有去实地稽核过岳阳楼,那么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所有风景的描写,就全部都是出于他自己的“凭空想象”了。
可是,即便后世之人明知范仲淹笔下的风景是“纯属虚构”,但是数百年来,文章大家们仍旧忍不住为这篇游记叫好喝采,这便是范仲淹的厉害之处了。
范仲淹虽然没有去过岳阳楼,但是他笔下的风景却可以“以假乱真”。由于那些风景,“古人之述备矣”。前面人写了千百遍,范仲俺早就烂熟于胸。再重复古人的笔墨,就没故意义了。
而且更主要的一点是,范仲淹真正要写的,并不是真实的风景。以是岳阳楼的风景,不过是陪衬罢了,他只想借景抒怀,利用豪迈洒脱的笔墨,讲述出自己肚量胸襟中,真正伟大的情志。
《岳阳楼记》虽然名字为“记”,但是却并不是一篇记叙文。由于在这篇文章里面,仅仅只有开头的那一小部分,是在记叙这个事宜的起因。
这篇文章的中间两段,是把“迁客”们或悲或者喜的心境,与江上晴阴雨云的变革相结合,分开两段来写,句式是骈散结合“赋体”。表面写景,却是在为后文的“议论”做事。
读懂了文章的末了一段,你就会创造,它实在是一篇另类的“议论文”。而且这篇议论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正是末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贤思想。
与此同时,这篇“记”兼有记叙文、散文制定条约论文三种文体,层层推进,写法别出心裁。并且文章里面,每一段写景与议论的部分,都带有明显的抒怀色彩。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是北宋期间精彩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以是他所作的文章,末了会落实到思想上,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这篇游记行文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前文中写风景的部分,同时也显示出了作者伟大的格局与境界,让人不由得佩服。
岳阳楼的风景,在见过它的滕子京的笔下,不过是“环占五湖,均视八里……濒岸景致,日有万态”而已。但是到了范仲俺的笔下,却成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同样的景致,范仲淹基于自身伟大的思维,想象出来的景不雅观,明显夸年夜、壮丽得多。而这种豪迈、夸年夜的风格,正是与末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议论相映衬的。
可见范仲淹在行文之初,就已经预先把末了的议论,打入了“腹稿”。他一贯在稳扎稳打,“诱敌深入”,将自己想要阐述的内容,用一种婉曲的阐述,编织成了一张构造严密的网。
以“情”论证“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一来,也就冲破了过往那些议论文章,过于严明刻板,耽于“说教”的弊端了。
而且这篇文章真正的创作目的,按照范仲淹后人范公偁在《过庭录》中的说法,正是为了对好友滕子京进行“说教”与点拨。
二、《岳阳楼记》的创作动机与“典范”意义《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庆历新政”失落败,范仲淹被迫离开了北宋朝廷的中枢,被贬到了邓州这个地方。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那些遭到贬谪的文人,实在是最善于发牢骚的一个群体。他们每每会写大量的诗词歌赋文章,去攻击当时的时政,乃至还会攻击天子本身。
比如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就曾经写过一首有名的《登楼》,大骂唐代宗李豫是蜀后主刘禅一样的昏庸之君。滕子京生性就恃才傲物,也是一个爱发牢骚的老愤青。
根据南宋《清波杂志》的记载,在修睦岳阳楼往后,有人前去向滕子京道贺。结果滕子京却说:有什么好恭喜的呢?只不过修了一栋楼而已,现在我可以趴在栏杆上大哭一场了!
可见,滕子京是一个喜怒皆形于色的“脾气中人”。范仲淹是一个思想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好友滕子京的这种情形,担心对方会因此遭到祸患,以是就想要进行规劝。
可是,滕子京生性“豪迈自大,罕受人言”。也便是说,范仲淹这位朋友的性情非常自大,自以为是,不太爱接管别人给他提的见地。
范仲淹正在发愁没有办法奉劝滕子京的时候,刚好滕子京就写信让范仲淹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于是范仲淹就精心炮制出了这篇文章。
范仲淹用了“古仁人之心”,来疏导滕子京精确处理自己的感情。他说,古代的仁者,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一个人的感情,不要被外界的事物牵着鼻子走。
如果一只动物被人侵害了,它自然会恐怖,也会愤怒、会发狂,并立时采纳一定的行动。但是人就不一样,由于人类是万物的主宰。人是有思想的,以是我们可以掌握我们的感情。
像那种由于江湖上的晴阴雨云的变幻,感情就随着涌现起伏颠簸的做法,实在是古之仁人所不取的。那么,我们到底该当怎么处理自己的悲喜感情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古代,“君”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忧君实在代表的也是忧民。换句话说,范仲淹认为滕子京该当多关心一来世界的百姓。
当一个人把关注的重点,放到自己身外的人、事或物上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既可以暂时地摆脱自身的烦恼,又可以行仁者君子之“正道”。这样做,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
结语《岳阳楼记》在清代被吴氏兄弟选入了《古文不雅观止》,成为了散文学习的典范文章。这篇文章行文构造清晰,并且思想格局伟大、崇高,是古代“文以载道”的典范,最适宜用来传授教化。
除此之外,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的时候,为了能够说服滕子京这个自大的人,还别出心裁,以“情”证理,可谓是挖空心思!
从范仲淹这篇《岳阳楼记》中,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到文言文写作的技巧,还可以学习到先哲贤人,在处理个人感情时的“大聪慧”,因此金圣才会惊叹它是“才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