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盱眙

淮河岸边盱眙城

唐调露二年(680),骆宾王在武则天称帝后,以长安主簿的身份被贬为临海丞。
自长安履新临海途中,骆宾王途经盱眙,泊舟淮口。
越日连续南下,写下《早发淮口望盱眙》。
政治上的不堪经历已经让他萌生厌倦之心,为了母亲,他还是接管了这份差事,然而自己是多么 不宁愿去接管官场上的那种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的日子,也不喜好这种飘零游荡没有归属的羁旅生活。

《早发淮口望盱眙》

唐骆宾王早发淮口望盱眙咏淮古诗词35咏盱眙

【唐】骆宾王

养蒙分四渎,

习坎奠三荆。

徙帝留馀地,

封王表旧城。

岸昏涵蜃气,

潮满应鸡声。

洲迥连沙静,

川虚积溜明。

一朝从捧檄,

千里倦悬旌。

背流桐柏远,

逗浦木兰轻。

小山迷隐路,

大块切劳生。

唯有贞心在,

独映寒潭清。

【注释】“养蒙”,谓以无知自隐,教化正道。
教养童蒙。
“四读”,古时对独立入海的四条大河的称谓,即江河淮济。
长江、黄河、淮河与济水是4条独立的水系。
“习”,重也。
“坎”,险阻。
“习坎”,重重阻碍。
“奠”,奠定;建立。

“三荆”,这儿可理解为“三楚”,南楚,东楚,西楚,即淮河流域的地理分置。
以淮河为参照来分置三楚就能随意马虎理解墨客意思:西楚约当今淮水以北,泗、沂水以西;南楚北起淮、汉,南包江南;东楚跨江逾淮,东至于海。
另,秦末项梁、刘邦等叛逆师拥立楚怀主孙心为王,号楚怀王,都于盱眙。
交代盱眙所濒临的淮河的地理位置,强调它是荆楚大地的纽带。
“三荆”,既包含一株三枝的本意,也暗含比喻义,同胞兄弟的意思。
骆宾王这句诗歌里的 “三荆”,也暗含淮河和其他三条“兄弟”河流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含义遐想,有对上一句“四渎”的引申。

“徙帝”,楚怀王孙心被拥立后二年,项羽佯尊为义帝,逼迫他迁徙江南,都彬。
并派人在长江中杀去世他。
“封王”,项羽在尊怀王为义帝的同时,封刘邦等许多人为王,自主为西楚霸王。
“捧”,奉命做官。
“旌”,悬挂旌旗远征。
“馀地”yú dì,释义为空馀的地方,空隙的地方比喻,辞吐或行动中留下的可以回转的地步。
“劳生”,指辛劳劳累的生活。
“桐柏”,是淮河上游一座山名,也是淮河发地。
“逗”,勾留。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这里有一个典故:东汉人毛义有孝名。
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
后来毛义母去世,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母亲而屈就,感叹自己知他不深。
后以“捧檄”为母出仕的典故。

“悬旌”,比喻迟疑未定。
《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也比喻军队远行。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荡定西陲,悬旌万里。
“木兰”,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这里当指墨客乘坐的船。
“小山”,这里该当是指淮南小山,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一部分门客的共称。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招隐士序》称: 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
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
“大块”“劳生”皆出自《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去世。
”,“大块”是指大地。
“劳生”指辛劳劳累的生活。
“贞心”,武断不移的内心。
“寒潭”,寒凉的水潭。

【诗文大意】清晨出发,墨客骆宾王坐在小船向着盱眙而来,经由了重重险阻,本日终于来到淮河口(通济河入淮河之口),急速遐想起从小时就在蒙书上读到四渎之一的淮渎,这儿曾是三楚大地交界之处。
项王曾在这儿徙义帝并分封诸王造诣一番霸业,这片热土上曾经涌现了多少的英雄啊。
早上晨朦朦的晨光雾气之中,远远瞥见河边临山而建的古城盱眙,隐约听得见涨潮的河水声与河边人家的鸡鸣狗吠之相和。
河中的沙州弯曲迂回安静无声,大河之中飘浮着晨曦的微光。

墨客一开始做官,就厌倦官场的腌臜不堪。
不喜好政治,更不想呆在官场,但为了生活、为了侍奉老母亲,这次不得已捧檄应召再去就任新职。
淮河之水从桐柏山一起而来到盱眙已经很远了(我也远远地离开那个浑浊腌臜的都城),本日来到了这山净水秀的吴楚之地,我将小船停息在河边,全体人觉得到无比的轻松愉快。
来到了当年淮南王刘安生活的淮水流域山水之间,面对东流淮河之水,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刘安的门客那样找到好的归属,可是面对母亲的希望和自己想归隐的思绪,墨客不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墨客不禁想起庄子《大宗师》的告诫:那就顺其自然吧,我们生活于天地与自然之中,纵然辛劳也要倔强地活下去,直到安静地去世去。
墨客就此对着一波淮水,一矗山丘,一座古城,立下誓言:无论身到何处,也无论若何的纠结,一定心向高洁,决不媚俗。

相传《咏鹅》便是他七岁时所作

作者简介

骆宾王(640?—684?),唐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
骆宾王出身寒门,其名“神童”。
相传《咏鹅》便是他七岁时所作。
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去世于任所。
父去世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穷苦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从前事月。
唐高宗时,任长安主簿,后官至侍御史,因多次上奏章议论朝政,开罪入狱。
开释后,贬为临海县丞。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事,写了《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徐敬业兵败,骆宾王着落不明。
一说被斩,一说剃发出家,终生隐居。
玄门扶鸾的信众以骆宾王被斩时兵解,忠肝义胆与文采昂扬,尊之为神,被玉帝封于南宫(南天),是为南宫骆恩师,与孔恩师同属于吕洞宾祖师之幕府。
佛教徒则盛传骆宾王遁入禅门,称之为“普济妙章禅师”,年年端午盛大奉祀。
台北行天宫会在端午节举办敬拜。

骆宾王的作品虽多抒写个人失落意愁怨之情,但不刻意雕琢,对旋转初唐浮华诗风,有一定贡献。
“初唐四杰”之一,有《骆临海集》十卷。

骆宾王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映像淮安》"大众年夜众号---专门致力于宣扬大淮安、传播正能量的公益性媒体,欢迎大家关注、转发、投稿!

本期编辑: 胡兆成

《咏淮古诗词选》往期推举

淮水东南第一洲|咏淮古诗词|名句由来|总665期【第828篇】

(枸杞)“还知一勺可延年”之由来|咏淮古诗词|名句由来|总666期【第829篇】

(漂母墓)古墓樵人识 前朝楚水流|咏淮古诗词|名句由来|总667期【第831篇】

(高适)涟上题樊氏水亭——咏淮古诗词(4)【咏涟水】

(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宋城》——咏淮古诗词(5)【咏淮阴】

(姚广孝)壮丽东南第一州——咏淮古诗词(6)【咏淮安】

(康熙)《晚经淮阴》|咏淮古诗词(7)【咏淮阴】

(赵嘏)《楚州宴花楼》|咏淮古诗词(8)【咏楚州】

(杨万里)《淮白赞》|咏淮古诗词(9)【美食】

(赵嘏)《忆山阳》|咏淮古诗词(10)【咏山阳】

(杨万里)《望楚州新城》|咏淮古诗词(11)【咏楚州】

(乾隆)《晓发平桥三首》|咏淮古诗词(12)【咏平桥】

乾隆《阅淮安石堤三叠前韵》|咏淮古诗词13【治水】

萨都剌《夜过白马湖》|咏淮古诗词14【白马湖】

苏轼《(楚州)十月十六日所见》|咏淮古诗词15【极度景象】

吴承恩《平河桥》|咏淮古诗词16【咏平桥】

汪懋麟《河水决》|咏淮古诗词17【水患】

乔莱《白马湖》|咏淮古诗词18【咏白马湖】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咏淮古诗词19【咏盱眙】

[北宋]徐积《淮之水 示门人马存》|咏淮古诗词20【咏淮水】

[明]林云凤《天妃宫万柳池八景》|咏淮古诗词21【咏月湖】

乾隆《过淮安城》|咏淮古诗词22【咏淮安】

萨都剌《酹江月 过淮阴》|咏淮古诗词23【咏淮阴】

(宋)张耒《田家》|咏淮古诗词24【咏丰收】

(元)萨都剌《题淮安王氏小楼》|咏淮古诗词25【咏淮安】

(唐)温庭筠《赠少年》|咏淮古诗词26【咏淮阴】

(唐)李白《赠新平少年》|咏淮古诗词27【咏淮阴侯韩信】

(宋)杨万里《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咏淮古诗词28【咏盱眙】

(明)陈烓《舟经白马湖》|咏淮古诗词29【咏白马湖】

(宋)路德章《盱眙乘客》|咏淮古诗词30【咏盱眙】

(宋)蔡戡《盱眙》|咏淮古诗词31【咏盱眙】

(明)杨士奇《发淮安》|咏淮古诗词32【咏淮安】

(宋)秦不雅观《泗州东城晚望》|咏淮古诗词33【咏泗州】

(晚清)范冕《吟清江》|咏淮古诗词34【咏清江】